台湾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台湾不是大陆的领土,那么凭什么当年满清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此言一出,估计那些台独分子都不知道作何解释了。 《马关条约》是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下的一份条约,那一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接受日本提出的一系列苛刻条件,根据条约内容,清政府要把台湾等割让给日本。 这本来是一纸屈辱的文书,但百年后,这份文件被台湾政治人物当作“证明主权”的铁证,用来反击那些“跳梁小丑”的分裂论调。 条约本身的逻辑就很直接:如果一个地方可以被“割让”,说明它原本属于你,2023年5月,洪秀柱在一次采访里就提了句很犀利的话:“如果台湾不是大陆的领土,那当年满清凭什么把它割让给日本?” 回到历史背景来看,当时清政府绝不是随便挑了一块地就割让出去,早在1683年,清朝派名将施琅率军平定台湾,战事结束后,清政府正式把台湾纳入国家版图,设立了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 随后,清朝鼓励福建、广东的居民移民台湾,开垦土地、发展农业和贸易,到道光年间,岛上人口就超过了一百万。 如果再往前追溯到明朝时期,台湾和中国的联系就已经非常清楚了,那时候,郑成功带领军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把这片土地重新纳入了中国的统治。 17世纪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活动时,也是通过与大明王朝的官员签订契约的方式来取得贸易和驻地的许可。 这一条条历史链条表明,从17世纪开始,台湾就在中国的行政和法律体系之内,《马关条约》的签订固然是一段屈辱历史,但它也意外地为后来的法律纠正埋下了伏笔。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原本屈辱的条约,成为了历史和法律逻辑链条的一部分,为主权主张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百年之后,《马关条约》被台湾政治人物用来论证主权,并非偶然,洪秀柱利用它提出问题,让人们明白台湾一直属于中国,这是逻辑上无法反驳的前提。 宋楚瑜虽然有自己的“两制台湾方案”设想,但他的论点同样基于“一个中国”的认知,这说明,条约的历史事实和逻辑链条,仍在现代政治中发挥作用。 《马关条约》既是历史的屈辱,也是证据,它提醒我们,落后就会挨打是历史教训,但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历史事实和法律逻辑不会随意消失。 百年前的条约,通过战争、外交和国际公约,最终在今天成为论证主权的依据,这种反转恰恰显示了历史的连续性和法律逻辑的力量。
台湾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台湾不是大陆的领土,那么凭什么当年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0-14 16:53: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