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表示,中美都已经释放了缓和局势的信号,中美双方都有意促成会晤!10月13日,联合早报援引专家的观点表示,中美经贸谈判仍有很大回旋空间,因为中美相互都能卡对方脖子,这是基本现实。中国把“稀土牌”作为威慑工具和筹码,新规严厉程度让国际社会“吓一大跳”,特朗普的反应也超出北京预期。 中美经贸关系自年初起再度紧张,美国对华商品征收额外关税,涵盖电子和机械领域,总额达数百亿美元。中国则以对等措施回应,针对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加税,影响出口规模超过200亿美元。这种针锋相对的态势,源于长期贸易不平衡积累,美国旨在保护本土产业,中国则维护核心利益。专家指出,这种互征关税已成常态,但每次升级都放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并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严格出口限制。这些稀土元素广泛用于国防和高科技领域,如芯片和导弹制造,占全球供应90%以上。 此举直接冲击美国供应链,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风险,迫使它们加速多元化采购。 国际市场随之波动,稀土价格短期内上涨15%,下游产业成本压力增大。 这种反制并非突发,而是对美国持续施压的回应,体现了中国在关键资源上的战略优势。 特朗普政府对稀土管制反应强烈,10月10日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额外100%关税,最迟11月1日生效,并计划限制向中国出口关键软件和波音零部件。 此决定超出预期,特朗普公开指责中国措施“极端敌对”,并暗示可能扩展到更多领域,如深海金属储备,以应对供应链依赖。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此前中国稀土出口已占美国进口的80%,管制加剧了本土产业焦虑。 特朗普的强硬姿态,部分源于国内政治压力,选举年就业数据波动直接影响选情。 然而,这种反击也暴露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脆弱性,波音公司股价应声下跌5%,供应链中断风险推高制造成本。 全球观察家认为,特朗普的举措虽迅猛,却未触及核心痛点,如软件出口限制可能自伤美国科技巨头利益。 整体看,这种针锋相对加剧了不确定性,但也为谈判留下了空间。 联合早报10月13日文章援引专家观点,中美谈判仍有较大回旋余地,因为两国在供应链要害上互有制约,形成对等格局。 中国稀土牌被视为威慑工具,新规覆盖七类元素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需逐案审查,严厉程度超出国际预期,引发供应链从业者紧急评估库存。 特朗普的100%关税威胁同样激烈,超出北京预判,但未立即执行,显示出试探意味。 专家强调,这种“互卡脖子”的现实,是谈判的基础而非终点。美国依赖中国稀土用于电动车和国防,中国则需美国农产品和飞机订单,年值数百亿美元。 这种 interdependence 让双方难以彻底脱钩,任何极端措施都可能反噬自身经济。 文章指出,中国管制旨在维护规则,而非禁止出口,企业可正常申请许可,这已构成初步安抚信号。 外媒捕捉到双方态度的微妙变化。中国商务部次日澄清,稀土管制针对合规流程,无意制造恐慌,企业无需过度担忧。 此表态及时缓释市场紧张,稀土期货价格在24小时内回落3%。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在听证会上列出采购清单,如果协议达成,中国市场可吸纳大量大豆和商用飞机订单,缓解特朗普国内压力。 特朗普虽口头强硬,却在社交平台上暗示希望会晤,强调协议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红利。 这种双向让步迹象,预示从对抗向对话倾斜。 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作为潜在平台,能容纳高层接触,美国国务院已确认行程细节。 专家分析,北京的澄清像橄榄枝,华盛顿的采购承诺则透露出实质兴趣,谈判杠杆由此平衡。 中美经贸博弈的深层逻辑在于资源互补与战略博弈。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中国产量占全球85%,美国虽有本土矿藏,但加工能力不足10%。 新规的出台,不仅是反制,更是提醒美国注意潜在风险,避免单边主义反复拉扯。 特朗普的反击虽猛烈,却未切断所有渠道,如波音零部件出口管制仅限于特定项目,留有回旋。 这种克制源于现实考量,美国企业游说团体已向国会递交请愿,敦促优先锁定大宗协议,以稳固就业。 中国方面也优化出口流程,确保全球链条不乱。 专家认为,这种互亮筹码后,必然进入新一轮讨价还价,但有了此次互动,美国言而无信的行径或将收敛,推动谈判更顺畅。
特朗普该死心了,这次中国不会再给美国出尔反尔的机会。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一位名叫贾
【29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