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美国一位84岁的华裔老人去世了,生前是美国邮政的退休职工。但当他的另一个身份公开后,却轰动了中美两国。 1997年冬,美国波特兰市邮局老员工聚在咖啡馆聊陈瑞钿,有人说他送信三十年无迟到,有人说他冬天总裹着右腿,还有人提他总带块旧怀表。 没人料到,这个温和的老邮差,会以“二战华裔空战英雄”身份登上中美新闻。 陈瑞钿的侄子最先揭开秘密。 整理遗物时,他在衣柜深处发现上锁木箱,撬开后,褪色的“中国空军”飞行服、带铜绿的军功章。 上面写着“1937年广州空战”的牛皮日志,还有那块眼熟的铜怀表(表背“忠勇”二字旁有灼烧痕),让他手抖不止。 美国空军博物馆专家初见这些物件时直呼“不可能”,直到核对日志里“1939年昆仑关,飞机起火迫降,怀表被烧”的记录与二战档案,才确认这个邮差,正是1937至1939年击落8.5架日军战机、二战首位美国籍华裔“王牌飞行员”。 消息传开,中国驻美大使馆发唁电,美国空军赶制“杰出飞行十字勋章”,波特兰市还将他出生的街道改名“陈瑞钿路”。 谁能把晚年温和的他,和1939年昆仑关战场上的“拼命三郎”联系起来? 那天他带队护航苏联轰炸机,十架日军战机突袭,他的飞机被三架敌机围攻,油箱中弹起火。 他没立刻跳伞,怕飞机坠村伤百姓,硬撑着将飞机开向无人稻田。 落地时,他脸和右腿烧伤,怀里仍攥着写有“护航成功”的日志。 国内治不好伤,靠宋美龄和陈纳德帮助,他赴美治疗五年,做了十一次植皮手术。 没人知道,这个认全广东方言地址的老人,1935年曾在德国学飞行。 那年他因表现突出被派往拉格莱希费尔德空军基地,语言不通就背德语专业词,夜间飞行靠记信号灯位置导航,暴雨天也能精准降落。 结业考核时,他在模拟空战击落四架“敌机”,教官称赞他“有天生的飞行直觉”。 1936年回国后,他升中尉当教官,还把战术编成“遇敌机先侧身”的口诀教学员。 时间回到1932年,19岁的陈瑞钿是个敢“赌命”的少年。 淞沪会战消息传到波特兰,他看了日军轰炸上海的报纸照片,连夜退了即将毕业的高中,偷偷报名中国空军在美招募计划。 坐船一个多月到上海,却因“无实战经验”被南京政府拒收。 他没放弃,和13名华裔青年凑钱南下广东,软磨硬泡才被广东空军司令陈济棠收编,成了第六飞行队见习飞行员。 1937年南京空战,是他首遇死亡。 18架日军舰载机空袭句容机场,他驾老旧霍克Ⅱ型战机升空。 刚冲进敌机群,子弹擦过机翼,木屑溅进眼睛,他紧盯敌机尾烟扣动扳机,击落敌机后才发现胳膊被弹片划伤,血滴在操纵杆上结痂。 此后,他又参加武汉会战、广州保卫战,两年成中国空军战绩最突出的外籍华裔飞行员。 抗战胜利后,陈瑞钿带伤回波特兰。 右腿残疾、左眼视力下降,无法再飞行,他隐瞒过往应聘邮差。 每天提前到岗,挑出寄往广东的信件,凭对家乡地名的记忆帮同事辨认方言地址。 冬天腿冻得疼,他裹厚护膝仍满勤。 退休后,他在院子种台山青菜,清明去唐人街祠堂祭拜,看飞机时总摩挲怀表,却从不提过去。 和他同批回国的黄新瑞,1941年牺牲于璧山空战;李月英成美国首位华裔女飞行员,1944年因训练事故遇难。 而陈瑞钿将英雄过往藏进三十年邮差生涯,直到1997年这场“身份拆盲盒”,这段跨越太平洋的家国情怀才被永远铭记。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1997年,美国一位84岁的华裔老人去世了,生前是美国邮政的退休职工。但当他的另
语蓉聊武器
2025-10-15 00:48: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