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贸易代表:中国已拒绝通话,万斯给中国两个选择:要么取消稀土管制,要么美动用所有筹码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10月12日,美国副总统万斯突然放话,给中国摆出了两个选择:要么取消刚刚实施的稀土管制,要么美国就动用“所有筹码”来对付,可这一通牒好似一下子让人看出他们着急了,因为这不单单是贸易上的博弈,背后是对稀土资源的严重依赖。 别看万斯说得那么气吞万里,实际上他的话里或许充满了焦虑。 要知道,美国的稀土需求,尤其是在军工和高科技领域,几乎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从F-35战斗机到核潜艇,每一项高端装备的核心部件都需要稀土材料,更别说电动车、手机、芯片这些对稀土依赖巨大的产业了。 美国自己没有足够的加工能力,想从别的地方采购精炼的稀土几乎不可能,根本无法替代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万斯的话听起来很有威胁,但美国的“筹码”其实早已耗尽。 过去几年,美国采取了各种手段:加关税、列实体清单、打压中国企业——这些招数都用得差不多了,威慑力逐渐减弱。 而美国根本没有能够立刻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链的能力,实际上它的“筹码”几乎成了虚张声势。 如今中国的稀土管制新规出台后,全球产业链格局瞬间被打破,这次的管制措施并不是单纯的限制原矿,而是涵盖了从稀土矿石到加工产品、技术服务等整个产业链。 中国把这一管控手段提升到全产业链的层面,意味着即便其他国家想绕开中国也几乎不可能,而美国每年80%的稀土需求,都得依赖中国的供应——无论是原料还是加工。 而美国在稀土加工技术上根本没优势,整个世界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92%集中在中国,美国的矿产地虽多,但技术和能力却远远不够。 说到底,美国之所以敢“放狠话”,是因为它已经在这一领域陷入了依赖的困境,万斯的两项选择就像是在自保,表面上看着强硬,实际背后却暴露了美国对中国稀土依赖的深层焦虑。 还值得说的是,美国的强硬姿态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立场,反而激起了中国更坚定的回应,中国拒绝了美国的通话请求,并且明确表示不会在威胁下妥协。 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中国不想沟通?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美国的双重标准,美国一方面提出希望中国解除稀土管制,另一方面却没有提到自己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中国又怎么能接受这种“单方面要求”呢? 中国的稀土管制其实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稀土作为中国的战略资源,中国有权决定如何管理、如何使用,这本身并没有任何不正当的地方。 中国并没有主动挑起争端,只是为了防止美国不断限制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军工发展,才出台了这样的管制政策。 而且,这也是对美国无理制裁的一种回应,美国把中国企业从全球技术供应链中排除,甚至限制中国获得高端芯片设备,却要求中国继续让步,显然不合道理。 至于万斯所谓的“全部筹码”,美国根本没有什么新招,过去几年的制裁手段基本已经用尽,包括加税、列入实体清单等,短期内不可能产生太大效果。 而即便美国真要扩大制裁范围,效果也不会像它想的那样好,比如,虽然美国积极寻求通过澳大利亚和非洲来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但这些国家的稀土资源和加工能力都远远无法满足美国的需求。 更加复杂的是,美国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其国内的稀土储备早已接近枯竭,而且美国并没有独立的稀土冶炼能力,任何开采的矿石都必须依赖中国的加工技术。 即便是美国本土最大的稀土矿——加州的芒廷帕斯矿,虽然储量大,但也必须把矿石运往亚洲进行提炼,这就是美国在稀土领域的真正短板:矿产资源虽多,但没有能力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深加工和提炼。 实际上,中国的这一次稀土管制,已经把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命脉”牢牢把控,美国的军工巨头、科技公司纷纷感受到压力,生产成本上涨,交货周期延长。 而美国自己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未来10到15年内也难以看到替代方案。 中国拒绝通话、坚决维护自身利益,不仅仅是为了对抗美国的压力,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资源和产业链,中国并不想和美国做敌人,但如果美国硬要逼迫,最终吃亏的只能是美国自己。 这个局势或许已经让全世界看清,真正的产业话语权,掌握在那些能控制核心资源和技术的国家手里。 随着全球对稀土和高科技产业链依赖的加深,未来的稀土博弈,注定是一个长久的战略游戏,而美国的“筹码”早已失去了威力。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美贸易代表:中国已拒绝通话,万斯给中国两个选择:要么取消稀土管制,要么美动用所有
木槿论事
2025-10-15 12:54: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