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对我们喊话!美财长声称,中美关系已经缓和,中美双方有望在韩国实现会

义气先义 2025-10-15 20:11:09

美国财长贝森特对我们喊话!美财长声称,中美关系已经缓和,中美双方有望在韩国实现会晤!10月1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双方周末进行了实质性的沟通,局势已大幅缓和。特朗普总统表明,关税措施会推迟到11月1日生效。中国是指令经济国家。但他们既无法指挥我们,也无法控制我们。 话说回来,这事儿得从头捋捋。10月13日,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在福克斯商业频道上放话,说中美之间周末刚通过电话聊得挺深,贸易摩擦的火药味儿明显淡了点。特朗普那边也表态,把原本扬言的100%关税加征推到11月1日再说。这话听着像是在给市场吃颗定心丸,可细品品,里面水分不小。贝森特还直戳中国经济,说这是个指令式体系,美国人谁也不听谁的摆布。这套说辞听着耳熟,基本是老美一贯的调调,想给自己脸上抹金。可现实数据摆在那儿,中国经济早不是他们想象的那副模样了。 先说说这波摩擦怎么起来的。9月底中美在马德里刚谈完经贸事儿,美方没消停多久,就连着出招。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三次更新实体清单,把几十家中国企业拉进去,财政部还制裁了中国几家炼油厂。10月10日,特朗普直接威胁加征天价关税,摆明要极限施压。结果呢,中方没惯着他们。10月12日,交通运输部宣布从14日起对美国船舶收额外港务费,商务部放风要管制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出口,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立案查了高通的收购案。这组合拳打得准,美国企业那边先叫苦。稀土、锂电池这些玩意儿是美国制造业的软肋,真卡脖子,芯片和新能源产业得趴窝一半。贝森特这时候跳出来喊缓和,估计是见中方不吃软硬,怕再来硬的。 你看,美国这几年经济底子不稳当,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60年的27%滑到现在的10%,汽车钢铁这些老行当早丢了光环,底特律破产的教训还热乎着。债务堆成山,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的9000亿美元肿到2023年底的8.6万亿,印钱印得飞起,通胀压不住,贸易逆差还年年拉大。要是真砸100%关税,中国反手一击,美国零售商得提价,农民的农产品堆仓库卖不出去,民生火药桶就炸了。特朗普推迟关税,说白了就是权衡利弊后的退一步。国内经济烂摊子捂不住,激化矛盾等于给自己挖坑。这不是什么善意,是算计后的无奈。 再聊聊贝森特那句“指令经济”。这词儿听着刺耳,可搁中国这儿,纯属睁眼说瞎话。数据明明白白,2024年中国外贸依存度才32.5%,早脱钩了出口拉动的老路子。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44.5%,甩开净出口十几个点。2025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涨9.7%,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速34.4%。这哪是靠指令驱动,分明是市场和创新在发力。贝森特心里有数,就是故意甩这老掉牙的论调,想显得美国站得住脚。结果呢,反倒露了底,对中国经济的了解浅得可怜。 话说回来,中美这关系,本来就是你来我往的拉锯战。美方出口管制清单超3000项,比中方多一倍还多,还玩0%最低含量规则,长臂管辖用到家。可一边打压,一边又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贝森特嘴上说“无法指挥无法控制”,听着硬气,骨子里透着虚。周末的“实质沟通”,多半是美方在某些领域让步,想换中方松口。可中方立场早亮堂,“不愿打但不怕打”,几句软话想占便宜,门儿都没有。这缓和,全是被逼出来的戏码,美国走投无路,先铺台阶。 韩国那边的会晤,更是美国的小算盘。10月底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在釜山开,特朗普想借机刷存在感,捞点谈判筹码。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都点破了,之前极限施压就是为见面前拿捏优势。结果压不住中方,反被反制得下不来台,只能让贝森特出来放风。连面都见不上,美国在经贸供应链上跟中国讨价还价,就更没戏了。要是真谈成,还得看美方肯不肯扔掉单边主义那套。 从大格局看,这事儿反映出中美博弈的深层逻辑。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严重,债务危机悬着剑,贸易战打下去,先伤自己。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头,就这么折腾,股市道琼斯指数开盘后拉升,可油价期货也跟着晃荡。零售商们盯着11月1日,节日购物季眼瞅着来,关税一砸,消费者荷包得瘪。中国这边,外贸稳健,高科技产业加速,消费内循环转得溜。贝森特指责中国想拉世界下水,可谁在滥用管制,谁在威胁加税,一目了然。

0 阅读:0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