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昨天正式生效,可这执行规则却像团乱麻,把整个航运圈搅得晕头转向。一艘船可能要交几百万美元,全凭船东自己判断该不该交、交多少,这哪是收费,简直是让人猜谜语! 各位义父,点个关注,欢迎评论,爱你们哦! 2024年9月,美国洛杉矶港的收费窗口前,中国货船船长李师傅拿着文件,眉头皱成了“川”字。前一天才收到入港费生效的通知,可窗口工作人员对着手册看了三遍,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调整这“灵活调整”的收费。这场景,就像一场荒诞的喜剧,可背后却是美国港口政策的混乱。 据说,这收费规则筹备了快一年半,结果还是漏洞百出。船舶吨是净吨还是总吨,靠岸时间从抛锚算还是靠泊算,这些关键问题都没明确。就连负责审查的人员,也只接受了三天培训。 有位老船夫调侃:“这不是收费,是让我们猜字谜。”更夸张的是,一艘8万吨级的散货船,按模糊公式算,要交300万美元,这相当于船上一半货物的利润。这哪是收钱,简直是“抢劫”! 反观中国上海港,同样是2024年9月,美国船舶的收费就像打开水龙头一样顺畅。船东提前三天就能在手机上查到精确收费,比如“一艘12万吨的货船停泊48小时,收费120万元”。 到达港口后,扫码确认,三分钟就能完成付款。海关系统、港口和航运公司通力合作,每一笔钱都清清楚楚。第一天,总收费就超过了10亿元。这鲜明的对比,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港口政策的失败。 美国打的主意是,用这笔钱填补港口维护资金缺口,同时“平衡贸易”。可船主们比谁都精明,要么找港口工作人员“商量”少报吨位,要么直接改变航线。原本要去美国西雅图港的船只,改道去了加拿大温哥华港;原本要去美国迈阿密港的船只,改道去了墨西哥曼萨尼约港。 过去几天,美国西海岸港口的中国船舶泊位数量下降了18%,港口一半的起重机都闲置了。这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不仅没收到想要的钱,还失去了港口的竞争力。 从全球航运业的角度看,美国的这一政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欧洲船东协会已经发声,模糊规则可能引发国际诉讼。亚洲航运公司也在调整航线策略,这无疑会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布局。规则的模糊性,就像一把“双刃剑”,不仅损害了国际贸易的信任,还让美国港口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有网友评论说:“美国这是自己作死,规则都搞不清楚,还想收钱,简直是异想天开。”还有网友说:“中国港口的规则明确,效率高,这才是做生意的样子。”在我看来,做生意最忌讳的就是“迷失方向”。美国把收费变成了“糊涂账”,船东害怕被骗,自然会避而远之。而中国制定了明确的规则,船东知道“应该付多少钱”,自然愿意来。 如今,美国港口的这一政策还在持续发酵。如果美国不改变这模糊的规则,提高执行效率,恐怕港口的竞争力会继续下降。未来,美国是继续“毁掉自己的工作”,还是痛定思痛,做出改变,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只有给别人明确的规则,才能赢得稳定的合作。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 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昨天正式生效,可这执行规则却像团乱麻,把整个航运圈搅得晕头转
惜陈谈娱乐
2025-10-15 22:51: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