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近有点坐不住了。 中国帮建的瓜达尔港新机场 2025 年 1 月刚开张,4F 级标准的 3658 米跑道能稳稳停靠空客 A380,港口也已升级出三个五万吨级泊位。 手握这份 “家底”,巴基斯坦一边继续与中国磋商自贸区扩建、内陆铁路衔接,一边悄悄向沙特、土耳其、美国伸出橄榄枝,试图在大国间玩起平衡术。 2025 年 10 月,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的文件让外界哗然:巴基斯坦陆军元帅穆尼尔访美期间,其顾问已与美方接触,商议在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以东 120 公里的帕斯尼地区,新建一座专供美国企业使用的港口,以此换取美方投资。 9 月 28 日,中国为帮助巴基斯坦应对洪水灾害,宣布无偿捐款 1 亿元,当天就派出 2 架运 20 运送首批物资,巴方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公开称赞 “巴中友谊牢不可破”。 3 月时,中国刚向巴方提供 20 亿贷款,用于瓜达尔港配套设施完善,包括堆场扩容与智能调度系统升级,这些投入都是为了提升港口竞争力。 中方的持续付出从未间断。 截至 2025 年,中国在瓜达尔港项目上累计投入 337 亿人民币,不仅改造出三个五万吨级泊位和 14 万平米堆场,更建成海水淡化厂、300 兆瓦煤电厂等关键配套。 300 多名中国工程师常年驻场技术指导,2000 名当地技工通过中方培训上岗,连职业技术学校都已落地招生,直接带动当地 7 万个就业岗位,推动钢铁、汽车产业升级。 无偿援建的新机场运营近一年,已开通至迪拜、多哈的货运航线,为港口带来更多中转业务。 但巴方的动作始终透着 “两边下注” 的意味。 2025 年开春,巴方与沙特签署《共同防卫条约》,吸引沙特承诺 100 亿投资建设炼油厂,实际是以港口能源中转权换取低价石油,整个过程未提前与中方沟通。 紧接着引入土耳其,接纳其 5 亿堆场投资并允许参与运营,而中方早已为港口搭建起成熟的智能物流系统,两套运营体系的衔接问题至今未解决。 9 月的动作更显密集。 巴边境工程组织与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订 5 亿美元备忘录,计划共建矿物冶炼厂并出口资源,随即传出 “开放部分瓜达尔港运营权” 的消息。 虽然后经澄清,所谓 “每年出口 5000 吨稀土” 是不实信息,巴美仅达成意向性合作,且巴基斯坦从未完成全国稀土储量勘探,但此举仍引发外界对中巴合作基础的关注。 中方的回应保持克制但态度明确。 外交部表示,中巴在相关领域合作前有沟通,但强调 “任何第三方合作不应影响中巴既有项目”。 驻巴大使姜再冬在 10 月的公开活动中指出,瓜达尔港能从小渔村成长为区域枢纽,核心是中巴共同投入与信任,第三方合作需尊重既有框架,这番话被解读为对巴方的委婉提醒。 巴方的 “平衡术” 正面临现实考验。 瓜达尔港 2024 年货运量仅 58 万吨,不足卡拉奇港 1.8 亿吨的零头,主要依赖阿富汗过境贸易,远未达到预期规模。 引入的外部合作已显露隐患:沙特计划的石油仓储设施与中方智能管理系统衔接不畅,施工进度滞后;土耳其缺乏深水港运营经验,其参与的堆场项目已出现流程混乱,前期投入面临浪费风险。 新港口计划更难掩可行性缺陷。 美国企业对投资风险顾虑重重,至今未明确投资金额与时间表,巴方想借此换取的 F-16 战机升级技术,美方也未给出明确承诺,所谓 “合作” 仍停留在纸面。 外界看得清楚,他国对巴投资多依附于中方基础。 沙特、土耳其之所以愿意入局,核心是看中中国建成的深水泊位、机场跑道与能源配套,若没有这些硬件支撑,瓜达尔港及周边区域对投资者毫无吸引力。 中巴协议早已明确权责,中国拥有港口海上业务 91% 的利润分成和自贸区 85% 的收入,运营主导权稳固,巴方难以随意分配核心利益。 当前,瓜达尔港自贸区扩建与内陆铁路衔接的磋商仍在进行。 中方提出的 2026 年启动铁路勘察的提议,巴方尚未给出明确答复,反而将精力转向新港口谈判,这种态度让合作推进陷入停滞。 按照原规划,瓜达尔港到 2045 年将建成 150 个泊位,年处理 4 亿吨货物,但这一切必须以中巴合作稳定为前提。 小国在大国间寻求平衡本无可厚非,但需守住信任底线。 中国的支持从不附加政治条件,从 2019 年 20 亿直接援助到 2023 年三个月内超 50 亿贷款,再到 2025 年的洪水救援捐款,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伙伴承诺。 巴方若持续将中方投入当作博弈筹码,最终可能失去最可靠的支撑。 10 月中旬,已有巴媒发文呼吁 “珍惜巴中合作基础”,认为新港口计划若推进不当,或将让瓜达尔港错失发展机遇,这番话道出了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 信源:中巴建成新机场,瓜达尔港又多一层身份,中方运20,半天内就能到-张帅研究员
巴基斯坦最近有点坐不住了。 中国帮建的瓜达尔港新机场2025年1月刚开
高干评世界
2025-10-16 13:42: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