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 重庆,盲人大叔 20 多年前在路边捡到一个出生才 20 来天的弃婴。 这大叔叫谷建军,今年 58 岁,右眼先天失明,左眼 30 岁时因工伤彻底看不清,现在连木料的纹理都得靠手指反复摩挲才能辨清。 2003 年冬天的一个清晨,他背着刚做好的 5 个木凳去解放碑附近摆摊,路过巷口时听见微弱的哭声,摸索着过去,摸到个裹着旧棉袄的小襁褓(棉袄上还绣着个歪歪扭扭的 “雅” 字,后来女孩就叫谷晓雅)。 当时他跟 70 岁的老母亲一起住,母亲抱着女婴掉眼泪:“这孩子可怜,咱养着吧”,从此谷建军做板凳的时间从每天 8 小时加到 12 小时,就为多赚点奶粉钱。 他做板凳从不用尺子,全靠手感 —— 刨子推到木头发涩就是刨平了,钉子敲到 “笃笃” 声变闷就是钉牢了,手上的老茧比常人厚两倍,指缝里总嵌着洗不掉的木屑。 有次做板凳时锤子没拿稳,砸在左手食指上,指甲盖当场就紫了,他咬着牙继续钉,母亲心疼得直抹泪,他却笑:“没事,等雅雅长大就好了”。 晓雅 6 岁就学会帮爸爸递工具,8 岁能把木料按粗细摆好,10 岁时还学着读木料说明书给爸爸听,因为谷建军看不见,晓雅的声音就成了他的 “眼睛”。 初中时学校组织春游,别的同学带零食饮料,晓雅却揣着两个妈妈蒸的馒头,说 “省下来的钱能给爸爸买块好木料”,老师知道后偷偷给她塞了袋饼干。 2024 年春天,一对中年夫妇找到家里,拿着当年的襁褓碎片,说晓雅是他们当年因家境困难遗弃的孩子,现在开了公司,想接晓雅去上海生活,还愿意给谷建军存 20 万养老钱。 晓雅当时正给爸爸擦手上的木屑,听了这话眼泪一下子就掉了:“我爸砸伤手都舍不得去医院,靠做板凳把我养大,这里才是我的家,您要是真心疼我,就别让我丢下他”。 谷建军后来跟邻居说,其实他夜里偷偷哭过,怕晓雅走,可晓雅却抱着他说 “爸,我开个小超市,既能照顾您,还能帮您卖板凳”,现在晓雅的超市就开在社区门口,货架上还摆着爸爸做的小凳子当装饰。 巴渝人文 10 月 14 日报道时,提到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5 年发布的《残疾人自强典型案例》里,谷建军靠做板凳养女的故事还被当作范例,社区还帮他申请了免费的木料加工场地。 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我爷爷也是木匠,做板凳特别累,何况是盲人,这大叔的手不仅做板凳,还撑起了一个家”,还有人说 “晓雅没选错,这种父爱比血缘更珍贵”。 现在晓雅每天早上先帮爸爸准备好木料,再去超市开门,晚上回来给爸爸读新闻,父女俩的小屋里,总飘着淡淡的木头香和饭菜香。 你们身边有没有靠一双手、一份坚持撑起家庭的普通人呀,要是你是晓雅,面对这样的选择会怎么做呢? 信息来源:巴渝人文 2025 年 10 月 14 日《重庆盲人大叔捡养弃婴 20 年 养女拒认亲爹守养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