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美国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共同举办了新闻记者会。在会上不

快乐小鼠 2025-10-16 19:26:03

10月15日,美国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共同举办了新闻记者会。在会上不仅大放厥词,抨击中国加强稀土管制的行为是在“与世界为敌”;同时又表示敞开大门,希望月底中美之间能实现对话,并且愿意再次将关税延期以换取中国开放稀土。那么如何理解美方发言当中的这种矛盾性呢?   这的确体现了美方被打疼了,充满了焦虑。   据贝森特所说,一些美国汽车企业已经向他抱怨,说最近获取稀土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且在压力之下,美方似乎也变得有些失态,贝森特居然在记者会上公开批评中方的谈判代表“失控了”,这显然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本质上就是被掐住要害后的情绪失控,连基本的外交体面都顾不上了。   这种焦虑不是空穴来风。中国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可不是凭空来的,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都攥在手里,美国自己挖出来的稀土矿,到头来还是得运到中国加工。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摆得明明白白,2020年到2023年,美国70%的稀土进口都来自中国,就算他们想找替代来源,短期内也根本绕不开。   就说美国本土最大的稀土企业MPMaterials,2024年挖了4.55万吨稀土精矿,结果自己能加工的还不到3%,98%都得装船运到中国处理,这生意模式本身就透着一股无奈。   更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八成的营收都靠给中国卖精矿,现在因为贸易摩擦,这部分业务直接陷入停滞,营收跳水的滋味可想而知,也难怪美国车企要组团去告状。   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已经出现因为缺稀土永磁体而停工的情况,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根本离不了这种材料,而全球大半的稀土永磁体都来自中国。   2024年中国稀土磁铁出口5.8万吨,美国市场占了不小的份额,现在管制收紧,这些工厂要么停工待产,要么就得承受翻倍的进口成本。   不止汽车业,美国国防部更坐不住,他们自己的报告都承认,现役153种主战装备里,87%的供应链要经过中国稀土加工环节,小到导弹制导系统,大到战斗机引擎,缺了中国精炼的稀土都玩不转。   之前美国国防部给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砸了2.58亿美元,想在得克萨斯州建加工厂,结果到现在连条完整的生产线都没搭起来,预计最早2026年才能投产,这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   美方嘴上喊着“与世界为敌”,实际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处境有多被动。   贝森特在记者会上拉着G7盟友喊要“集体回应”,可盟友们的态度也很微妙。   欧盟委员会虽然跟着放话要“强硬回应”,但连丹麦外交大臣都坦言不会单独加征关税,毕竟欧元区70%的稀土进口都来自中国,真闹僵了最先受伤的是自己。   美国想找俄罗斯、乌克兰签矿产协议,可俄罗斯的稀土开采成本是澳大利亚的两倍,还没加工技术,乌克兰的协议更是因为领导人吵架陷入僵局,这些操作更像是给自己壮胆。   关税延期的表态就更能说明问题了,这根本不是什么筹码,而是美方抛出的“求救信号”。   中美之间暂停部分关税的“休战期”眼看就要在11月到期,真要是恢复加征,美国企业得先扛住成本飙升的压力。   之前特朗普喊着要加征100%关税,可贝森特转头就暗示愿意延长休战期,用这种方式换稀土开放,说白了就是打不过又想吃饭。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稀土出口量虽然涨了6%,但出口额跌了36%,这说明管制已经精准起效,美方再硬扛下去,受伤的只会是自己的产业。   贝森特批评中方谈判代表“失控”的说法,更像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演。   中方在出台管制措施前,早就通过沟通机制告知了美方,是美方自己视若罔闻,等到产业受冲击了才跳出来指责别人。   这种逻辑就像自己不小心撞了墙,反而骂墙太硬,实在站不住脚。   美国自己搞供应链脱钩搞了好几年,砸了20亿美元建稀土产业园,结果连条生产线都建不起来,最后只能看着自家车企把新能源生产线搬到中国长三角,现在被稀土卡住脖子,本质上是自己的战略失误酿的苦果。   从G7盟友的虚与委蛇,到本土企业的接连抱怨,再到关税延期的妥协表态,这些细节拼在一起,就能看清美方的真实处境:既想维持霸权姿态,对着中国的管制措施喊打喊杀,又扛不住产业断供的实际压力,只能悄悄放下身段求对话。   贝森特在记者会上的双重表态,不过是这种矛盾心态的直接流露,毕竟疼到骨子里的时候,再硬的架子也撑不太久。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快乐小鼠

快乐小鼠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