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猜中了 2025年10月12日起,来自东方大国的游客将不再获得传统的申根

苏柒小文 2025-10-17 13:08:38

果然被我猜中了 2025年10月12日起,来自东方大国的游客将不再获得传统的申根章,而是进入全新的数字边境系统EES 说起来这系统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在2016年就被欧盟放进“智能边界”计划里,折腾快十年才落地。简单说就是把以前盖在护照上的红印子,换成了电子档案——首次入境得录指纹、拍人脸,这些生物信息会和出入境时间、地点一起存进系统。 欧盟喊着“提高效率”的口号,但瑞典刚启用时就露了怯。有游客反馈,首次登记光采集信息就多花了十几分钟,阿兰达机场还专门预警“初期排队风险”。这哪是提速,分明是“初期阵痛”,毕竟机器和人都得有个适应过程。 最让人怅然的是申根章的消失。多少人回国后翻护照,看着巴黎戴高乐、罗马菲乌米奇诺的印章,就能想起在塞纳河散步、在斗兽场晒太阳的日子。现在只剩系统里一串冰冷的时间代码,旅行的仪式感凭空少了大半。 更值得琢磨的是数据安全问题。这些指纹和人脸信息要在系统里存三年,欧盟说能用来比对犯罪现场痕迹、打击身份造假,可普通游客的隐私谁来兜底?万一系统被黑客攻击,这些敏感信息流出去可不是小事。 不是所有人都得走这套流程。持长期居留卡的人能豁免,12岁以下的孩子不用录指纹,但得登记。偏偏最需要帮忙的老年游客没特殊待遇,有的连自助终端都不会操作,只能在队伍里焦虑地搓手。 欧盟还藏着后手,EES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推类似美国EVUS的ETIAS授权系统。以后去欧洲,先填授权申请,再录生物信息,两道手续下来,比以前单纯办签证麻烦多了。 嘴上说“简化流程”,实际是把边境管控的成本转嫁给了游客。你得提前研究怎么用“Travel to Europe”APP上传信息,得预留出更长的通关时间,还得担心换护照后系统能不能识别旧信息。 那些说“科技让旅行更简单”的论调,怕是没考虑到个体差异。年轻人玩得转电子设备,可对习惯了纸质记录的长辈来说,这数字化改革更像道门槛。欧盟只算对了安全账,没算好人文账。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申根护照 申根签旅游签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苏柒小文

苏柒小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