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美军的F-35,从冲绳起飞,20分钟就能抵达中国沿海。但中国的东风-17

小加娱的史书 2025-10-17 17:44:34

[浮云]美军的F-35,从冲绳起飞,20分钟就能抵达中国沿海。但中国的东风-17,从发射到命中冲绳基地,需要多久?答案是:更快!在美国的轰炸机抵达目标之前,它的机场,就已经不存在了。   最近,美军在冲绳嘉手纳基地的动作频频,F-35A“闪电II”和F-15E“攻击鹰”战斗机相继进驻,取代了服役超过四十五年的老旧机型。   嘉手纳被誉为“太平洋的基石”,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空中力量的核心,也是距离台湾海峡最近的军事前哨。   理论上,从这里起飞的F-35,凭借其1.6马赫的最高速度,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飞抵我国沿海地区,这种前沿部署,无疑给外界传递了一种强烈的威慑信号。   然而,战争的逻辑从来不是单向的,当我们把目光从飞驰的战机转向地面时,会发现另一场速度竞赛早已拉开序幕。   这场竞赛的主角,就是被外界高度关注的东风-17导弹。   这并非一款普通的弹道导弹,它配备了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能够在重返大气层后以5到10倍音速进行滑翔,并做出“极端机动”和“规避动作”。   这种无法预测的飞行轨迹,让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几乎无计可施。   冲绳距离我国大陆最近的直线距离大约600多公里,东风-17的射程覆盖1800至2500公里,将整个冲绳乃至日本西部都纳入了打击范围。   更关键的是它的速度,以高超音速滑翔体5马赫的最低速度计算,即每秒约1.7公里,飞完这段距离需要多久?答案是惊人的几分钟。   这甚至没有计算助推段的时间,如果速度更快,达到10马赫甚至更高,这个时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到令人窒息的程度。   这就构成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战术场景:当嘉手纳基地的F-35战斗机还在进行起飞前的准备,或者刚刚爬升到作战高度,远在千里之外的打击指令可能已经下达。   在飞行员向目标空域进发的途中,支撑其作战行动的母港——包括跑道、机库、油库等关键设施,可能已经在一波精确、高速且难以防御的打击中化为一片火海。   这正是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的核心思想之一:通过多层次、高强度的精确打击能力,瘫痪对手的前沿基地,从根本上瓦解其力量投射能力。   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工程,远不止导弹这一项。   它整合了从“航母杀手”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到更安静的潜艇和新兴的无人机“蜂群”等多种手段。   这种多层防御系统共同构建了一个巨大的“防御泡泡”,旨在让对手的航母和战机在冲突期间不敢轻易靠近。   但冲绳基地的地理位置是其天然的弱点,过于集中的军事设施使其在饱和攻击面前显得尤为脆弱。   尽管F-35拥有先进的隐身能力和传感器,但其有限的航程和对基地的严重依赖,使其在面对这种“先发制人”式的打击时,战略优势会被大大削弱。   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对抗,更是战略思维和战争哲学的碰撞。   任何军事优势都是相对的,脱离了体系支撑的单一装备,很难在现代高强度对抗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大家觉得,在这样分秒必争的对抗逻辑下,传统的基地部署模式是否已经过时?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87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