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彻底火了, 不仅香港,连人民日报都点赞! 最近有个新闻刷屏了:74岁的香港老人郑镇炎,从2024年10月17日开始重走长征路,到现在已经走了300多天,穿过8个省份,总共走了5957多公里。 他从江西于都出发,目标是走到陕西吴起——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终点。 一路上,他遇到过大山、泥泞、雨雾,也走过少数民族乡村,全程就他一个人。 虽然瘦了六七公斤,但他从没打过退堂鼓。 郑镇炎退休前是工厂管理者,平时就喜欢徒步、跑马拉松,还去过不少地方远游。 退休后,他曾从成都徒步到西藏,走了2100多公里,甚至还学着开飞机,一直都在挑战自己。 他说,年轻时在香港读书,看了《红星照耀中国》就被长征历史打动了,后来又读了《两个人的长征》,就更想亲自走一遍长征路。 他这次出发前做了不少准备,每天大概走25公里,现在已经走到甘肃洪德镇了,离终点吴起县只剩150公里左右 路上,他会写日记、拍照片,和沿途村民聊天,有时候村民也会接待他,还有人帮他找回过丢失的手机。 现在网上都叫他香港大爷重走长征路,主流媒体也认可他,这事儿的影响力确实不小。 后来人民日报这样的官方媒体也为他点赞,相当于给这个故事做了正面背书,让更多人能看到这件事。 现在生活节奏快,信息又碎,郑镇炎的行为相当于给大家按下了暂停键,让咱们能停下来回望历史,想想信仰的意义。 长期来看,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就像一个活的历史纪念,让年轻人也重新关注、讨论红色精神。 关键的是作为香港人,他走长征路的行为,能让大家感受到香港和内地在身份、历史、文化上的联系。 在一些圈子里,可能会增强我是中国人的认同感,也能体现出对文化归属的追求。 郑镇炎被称为香港重走长征路第一人,不只是因为他有体力、有毅力,更因为他用自己的脚步,把 历史的精神带到了现在。 他让我们明白:信仰不是喊口号,得用行动去证明;历史也不是过去了就完了,还得让它在我们身上继续传承。 他走的是长征路,其实也是在走咱们这个时代的衔接路——连接历史和现在,连接记忆和未来。 我们看他的事,不只是看一个老人能走多远,更该问问自己:在现在的时代里,我们要往哪里走? 对于历史、信仰、责任这些看似老套的东西,我们还愿意付出多少行动去践行? 你怎么看呢?你觉得他的行为是时代的正能量,还是存在被过度解读的风险?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这下彻底火了, 不仅香港,连人民日报都点赞! 最近有个新闻刷屏了:74岁的香
南琴聊文化
2025-10-17 17:46:0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