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商务部正式宣布了!10月18日,中方商务部宣布,在中方代表与美财长贝森特举行远程视频通话后,双方一致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经贸谈判。 此前一段时间,因中方未接听美方沟通电话,美国财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态度愈发激进,多次对中方发表不当言论、进行无端抹黑,其核心目的就是希望能与中方坐下来谈判。 这次视频通话的阵容比想象中更重磅,中方牵头人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除了财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也全程参与,三方围绕今年两国元首历次通话的共识展开交流,最终用 “坦诚、深入、建设性” 三个词定义了这场对话的基调。 能让分歧不断的双方坐下来谈,背后是近期持续升级的经贸摩擦在 “倒逼” 沟通 ——9 月中旬马德里会谈刚结束,美方就在 20 多天里密集出台 20 项对华打压措施,从半导体到海运领域全面加码限制,双方的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 最引人关注的导火索,是 10 月前后围绕稀土的交锋。10 月 9 日,中方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稀土相关物项和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理由是部分境外势力将这些军民两用的物资转用于军事领域,威胁到国家安全。 这种管制并非完全禁止出口,民用和人道主义用途的申请仍可获批,而且设置了合理过渡期,还会优化审核流程,但美方却立刻将其解读为 “对抗行为”,特朗普 10 月 10 日就在社交平台放话,要从 11 月 1 日起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 100% 关税,远高于现行标准。 关税威胁还没落地,海运领域的对抗先来了。10 月 14 日,美方落地对华造船 “301” 调查措施,对中国拥有、制造或籍属的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直接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 中方当天就做出反制,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两大经济体的贸易摩擦从高端制造蔓延到了物流通道,不少外贸企业开始紧急调整货船航线,担心关税和港口费叠加会让利润被彻底吞噬。 浙江一家做家电出口的企业负责人透露,那段时间每天都在算成本,要是 100% 关税真落地,多年的海外市场可能就得放弃。 美方的 “实体清单” 穿透性规则更让企业揪心。9 月底出台的这项政策,把被列入清单的中国企业持股超 50% 的子公司也追加制裁,相当于一下子把数千家关联企业拉入限制范围。 这对半导体行业打击尤其大,国内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刚和海外供应商谈好的设备采购,因为母公司被列入清单,子公司的订单直接被取消,企业不得不紧急寻找替代资源。 这种 “连坐式” 制裁,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跟着动荡,不少美国本土企业也站出来反对,因为他们的零部件供应同样依赖这些中国子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10 月 18 日的视频通话更显重要。虽然双方没透露新一轮谈判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但从 “尽快举行” 的表述能看出,打破僵局的意愿很明确。市场最关心的稀土管制和关税问题,大概率会是谈判的核心。 中方的管制措施本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当做法,国际上早有通行先例,美方的过度反应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 —— 稀土是半导体、人工智能、国防等行业的关键原料,美国本土产能不足,高度依赖进口。 谈判的信号刚释放,行业里就有了动静。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悄悄给国会发了封信,强调加征关税会让美国企业失去价格优势,请求重新评估政策影响。 国内稀土企业则在观望中保持合规出口,一家内蒙古的稀土企业说,已经收到不少美方民用企业的许可申请,只要用途合规,出口流程都在正常推进。这种双向的试探,或许会成为新一轮谈判的突破口。 从关税威胁到反制措施,再到突然重启的谈判共识,中美经贸关系在短短十天里经历了大起大落。10 月 18 日的视频通话,像是给紧绷的局势踩了一脚刹车,让企业暂时松了口气。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新一轮谈判能否化解分歧,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贸易自由,怎样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这些问题都需要双方拿出诚意去解决。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两大经济体的经贸关系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抗从来不是最优解。 现在压力回到了美方一边。 是继续坚持强硬立场,还是回到谈判桌认真协商,将成为影响下一阶段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 而中方给出的路径很清晰:相向而行,才能解决分歧。 信源:人民网
就在刚刚中方商务部正式宣布了!10月18日,中方商务部宣布,在中方代表与美
【33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