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两千只右脚鞋,结清尾款才给左脚鞋。这招儿乍看像是段子,实则是专门对付印度人的。 别觉得这商家做事极端,换谁天天被坑也得想辙自保。 义乌的小商品能卖遍全世界,靠的就是价格实在,可利润薄得像纸一样。就拿现在来说,2025年义乌前三季度出口都超五千五百亿了,看着热闹,可底下的小商户赚的都是血汗钱。一双帆布鞋出厂价可能就十几块,利润也就一两块,要是碰上拖欠尾款的,这笔买卖就等于亏了。 印度商人里偏有不少人盯着这点利润耍小聪明,他们早就摸透了义乌商户想拉订单的心理,开口就是低定金、货到付款,有的甚至只给10%的定金,剩下的要等货到印度港口才给。你不答应?有的是别家想接订单;你答应了,货一离港就麻烦了。 这些印度商人的套路一套一套的,先说自己是大订单,赶圣诞节交货,催着商户赶紧备货发货,等货真到了印度港口,要么说质量有问题要砍价,要么干脆失联。 更损的是利用印度海关的规矩,货物滞港时间一长就直接拍卖,最后还是那个下单的商人低价买回来,一分尾款没花就把货拿走了。 2018年义乌警方破过一个案子,一家印度空壳公司就用这招骗了上百家商户,货值三百多万,多少小老板差点被逼得关门。 更早的时候,六十多家义乌企业组团去印度追债,结果连人影都找不到,最后只能空手而归。 不是商户们不想走正规途径维权,是跨国追债太难了,就像2025年那个案子,金华中院判了印度商人给义乌商户丁学飞一百万货款,结果人家根本不认,拒绝签字,法院限制他们出境,他们只肯拿十万块担保,连零头都不够。 这种官司打起来又费钱又费时,小商户哪耗得起?有个商户算过账,去印度打官司的律师费、差旅费就得好几万,就算赢了,执行起来更是难上加难,最后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 久而久之,商户们就琢磨出自己的办法,这发右脚鞋的招儿,就是这么被逼出来的。 其实不光义乌的小商户,连大公司都栽过跟头,德国有家做盾构机的公司,给印度高铁项目供货,三台机器上亿的货,结果尾款一拖再拖,机器只能卡在中国港口动不了。 法国卖阵风战斗机给印度,那么大的订单照样被拖欠尾款,连法国媒体都骂他们不讲信用。 这说明不是商户们太较真,是有些印度商人确实没把商业规矩当回事,觉得能占便宜就占。 有人说这商家做得不地道,可换个角度想,要是你辛辛苦苦做了几千双鞋,只拿到点定金,对方还耍花招想赖尾款,你能怎么办?义乌商人不是不想讲信用,是吃过太多讲信用的亏。 以前总有人觉得做生意要讲人情,可在这些想占便宜的印度商人面前,人情根本不值钱。这种教训多了,商户们才明白,与其相信所谓的人情,不如守住自己的底线。 这两千只右脚鞋,看着是商户的小聪明,其实是没办法的办法。他们要是有更好的选择,谁愿意费这劲?现在义乌虽然有了跨境支付平台,也有出口保险,但很多小商户不知道怎么用,或者觉得手续麻烦,还是得靠自己想辙。 说到底,做生意讲究的是公平,你守规矩我就好好合作,你耍花招我就只能自保。那些印度商人要是真有诚意做生意,就该按规矩付尾款,而不是想着怎么占便宜。 说句实在的,义乌商户做的都是小本生意,经不起折腾。一双鞋要一针一线缝出来,一批货要熬夜赶工期,赚的都是辛苦钱。 要是连这点钱都要被赖账,那生意根本没法做。这发右脚鞋的招儿,其实是给所有想耍小聪明的人提个醒:商业规矩不能破,信任是相互的,想占便宜最后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要是哪天所有商户都不用靠这种办法自保了,那才是真的好生意、真的讲信用。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最近有点“左右为难”。先是搬出冷战时期的法律接管中资控股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