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片是杨振宁先生与母亲罗孟华的照片,从模样来看,非常相似,其实先生也秉承了母

哲康与世界 2025-10-19 19:12:02

这张图片是杨振宁先生与母亲罗孟华的照片,从模样来看,非常相似,其实先生也秉承了母亲坚毅的性格。 “我 4岁的时候,母亲就教我认方 块字了,花了一年多时间,一共 教了我 3000 多个字。” 这是杨振宁先生在《读书教学四十年》一书中写的一段话,也是对母亲的一种感恩。 杨振宁是1922年生人,第二年,父亲杨武之就考取官费留学英国了,所以他就和母亲相依为命。 可以说从先生开始懂事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开始教儿子要立德、立功、立言。 而在先生4岁时,母亲又开始用方块字教他认字了,而且要求十分严格。 据说有一次先生心不在焉,把字写得歪歪扭扭,而已错了几个,母亲很生气罚他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由此可见,在丈夫远离家乡的漫长日子里,先生就是罗孟华的精神寄托,她凭着坚强的性格支撑着家,并且决心将儿子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懂文化的有用人才。 鲜为人知的是,先生的母亲罗孟华还没有出生时就许配给了他的父亲杨武之,这种指腹为婚的旧习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并不罕见。 不过,这一联姻还有特别原因,那就是杨振宁做土郎中的外祖父罗竹泉,治好了他祖父杨邦盛的病。 于是两人的夫人接着怀上的孩子便在腹中定了亲。并于1919年结了婚。 此后,在先生5岁那年,杨家请来了一位老先生,教杨家的孩子们“读书”,于是他便开始了读书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母亲在先生孩提时代就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在心里,使他永生不忘。 后来,杨武之回国后被聘为厦门大 学数学系教投,于是先生就和母亲一起也去厦门生活。 从那时起,杨武之开始教儿子许多新的知识,教他学英文字母,也讲鸡鸭同笼一类的数学问题,由此增强了先生的求知欲。 从先生八九岁时,他的数学天斌渐渐显现出来,进入初中后,他的数学成绩在年级里总是名列前茅。 只不过到了高中后,杨振宁发现物理更适合自己的口味,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物理专业。 显然,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先生在物理上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其实一直以来,先生和母亲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罗孟华晚年时候,他多次将母亲接到自己的身边照顾陪伴。 而先生做的这一切,也着实让晚年的母亲由衷地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1987年,罗孟华与世长辞,享年91岁,应该说她带着满足和欣慰悄然地离开了人世。 据悉,在先生60岁寿辰时出版的《杨振宁选集》一书的扉页上,他工整地写上了“献给母亲”四个大字。 可以说先生一直都对母亲充满着浓浓的爱意。

0 阅读:39
哲康与世界

哲康与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