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年,雍正随康熙围猎,因喝了公鹿血燥热难耐,随从找来李姓宫女供他泄火,事后

征途观史 2025-10-20 10:55:30

1710年,雍正随康熙围猎,因喝了公鹿血燥热难耐,随从找来李姓宫女供他泄火,事后雍正却将随从悄悄做掉。[紫薇别走] 四十五岁的康熙皇帝正带着儿子们进行秋猎,这不是简单的狩猎活动,更像一场没有硝烟的考试,太子胤礽刚在这年九月被废,储君之位空悬,所有皇子都明白,父皇在看着他们的每一个动作。 三十二岁的四阿哥胤禛射术精湛,这天收获颇丰,八阿哥胤禩走过来,递上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鹿血,这在当时是常见的场景,猎获公鹿后,鹿血被认为能迅速恢复体力,胤禛接过来一饮而尽。 鹿血确实大补,但公鹿血性质燥烈,类似今天所说的雄性激素过量,过量饮用会导致血压骤升、心跳加速、体温升高,胤禛开始感到异常燥热,这不是普通的热,而是一种难以控制的生理反应。 随从看出主子状况不对,按照当时的认知,需要“泄火”才能缓解,他们找来了一个李姓宫女,清代宫女制度森严,即便是在围场服役的宫女,名义上也属于皇帝所有,皇子与宫女发生关系,按祖制是重罪。 事后胤禛很快清醒过来,他面临的处境比想象中危险,康熙晚年对皇子们管教极严,废太子的理由之一就是“不法祖德,不遵圣训”,这件事传到康熙耳中,不仅会失去竞争储位的资格,甚至可能被圈禁终身。 雍正登基后,确实曾秘密安排一个李姓女子到江南生活,还拨了一笔不小的银两,民间因此衍生出各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她生下了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清代皇子出生有严格的制度,《玉牒》和《实录》都有详细记载,乾隆的生母是钮祜禄氏,这在官方档案中记载清楚,而且1711年弘历出生时,钮祜禄氏当时只是格格,还不是侧福晋,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掉包别人的孩子。 雍正继位的正当性一直受到质疑,“改诏说”、“毒父说”等传闻不断,给乾隆的身世也蒙上了阴影,历史学家陈捷先曾考证,这些传说大多起源于雍正的政敌及其后人,是政治斗争的延续。 雍正在位十三年,勤政到几乎病态的程度,平均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他整顿吏治、实行摊丁入亩、设立军机处,这些改革为乾隆盛世打下了基础,也许正是因为继位合法性的疑云,他才要用超乎常人的努力来证明自己。 网友热评: “好家伙,雍正这操作够狠的啊!喝完鹿血‘上头’,事后就‘灭口’,这售后服务真是绝了。” “感觉八阿哥是故意递鹿血的吧?就像现在酒桌上劝酒,摆明了挖坑让四阿哥跳。” “原来乾隆的身世这么刺激?避暑山庄一段缘,大清皇室秘辛比《甄嬛传》好看多了!” “这事得结合‘九子夺嫡’的背景看,那时候皇子们个个如履薄冰,雍正灭口固然冷血,但也是怕授人以柄,断送前程。” “宫女其实更惨,完全身不由己,野史说她了却残生还算好的,更惨的是被灭口,帝王无情啊。” “与其争论真假,不如说这故事反映了皇权的残酷性小人物随时可能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最惨是那个李姓宫女和随从,一个被动卷入纷争,一个‘贴心’办事却丢命,底层人命在皇家眼里如草芥。” “如果宫女真的生下乾隆,那她后半生也算有了依靠,怕就怕最后什么都没落下,深宫寂寥度日。” “正史无记载,大概率是野史趣闻。不过喝鹿血、找宫女、灭口这套流程,倒很符合民间对皇室‘黑暗’的想象。” 如果雍正当时没有处理掉随从,而是选择重金封口,这个故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走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   信源:《清史稿》·世宗本纪

0 阅读:0
征途观史

征途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