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的刘霞,凭借在胖东来百货服饰公司12年的辛勤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因一个细小的疏忽,未及时接待顾客,竟被公司辞退,且未能获得任何赔偿。她不甘心,被解雇后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法院判决的结果让她难以接受。 10月中旬,“胖东来12年老员工因未接顾客被开除”的话题突然冲上微博热搜,短短半天就积累了超过5万条评论。 事情得从四年前那个普通的工作日说起。 2021年8月29日,胖东来盒裤袜子营业区的刘霞正握着POS机核对货品。 但塑料包装摩擦的细碎声响里,让她没注意到不远处一名顾客正对着内衣货架犹豫徘徊。 可监控镜头却记下了这一幕,直到顾客驻足片刻转身离开,刘霞仍在低头整理货单,没有上前询问或引导。 但就是这个看似微小的疏忽,让这位2009年就入职的老员工丢了工作。 胖东来依据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出具了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制度里写得很明确。 在顾客有需求时,未及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上前接待,经调查属实可视为严重违纪。 刘霞不服,她觉得自己只是在完成本职工作,而且公司《迎宾前工作流程》明明规定9:00到9:30是理货时间。 而事发时并不在这个时段内,所以自己的安排并无不妥。 双方争执不下,这场纠纷一路闹到法院,许昌市两级法院的判决却一致支持了胖东来。 法官认为,公司的规章制度制定程序合法,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 更关键的是,刘霞当年参加制度培训时签过字,显然知晓这些要求。 最终法院只判决公司为刘霞出具解除证明,驳回了她提出的经济赔偿请求,而这个结果成了引爆舆论的导火索。 这场辞退风波里,最让人困惑的是胖东来的双重面孔。 一边是“铁规如山”的管理,连一次接待延迟都零容忍,可另一边,它又是网友口中“神仙企业”。 就在今年6月,创始人于东来还在抖音上晒出福利清单。 八千多名员工税后平均月薪九千,年底每人能分十万,管理层更是能拿到七十万。 未来员工每周工作不会超过36小时,年休假至少四十天,这样的待遇在零售行业里堪称顶流。 更矛盾的是胖东来的经营哲学,于东来在不久前的演讲里说,做企业要落实到员工的幸福上。 现在公司没贷款,账上躺着41亿资金,特意把2025年销售额控制在200亿以内,就怕员工因规模扩张压力太大。 可就是这样一家强调“员工幸福”的企业,却对一位服务了十二年的老员工如此“不近人情”。 而网友的分歧恰恰卡在这“严”与“暖”的缝隙里。 其实不止网友困惑,法律界对这类纠纷也常有争议。 河南金纬律师事务所的张扬律师就指出,这类案件的关键在于“严重违纪”的界定。 胖东来的服务标准成就了它的品牌口碑,2024年近170亿的销售额、6亿多的税收,靠的就是这些细节积累。 但“严重违纪”的尺子该怎么量,是企业管理的艺术。 人社部早就提过,企业考核要合理不偏激,不能用“一刀切”的处罚寒了老员工的心。 刘霞的遭遇不是个例,它照出了很多企业的管理困境:要么规矩松散失了底线,要么铁规无情丢了人心。 其实解决办法并不复杂,比如设置“首次警告”机制,或者通过更细致的培训帮员工预判工作冲突,这些比直接辞退更能体现管理的温度。 如今热搜的热度渐渐褪去,但留下的思考不会消失。 胖东来账上的41亿资金能撑起高福利,却未必能填补一次刚性处罚带来的情感裂痕。 于东来想要的“温馨浪漫”,不该只存在于对顾客的服务里,也该体现在对员工的包容中。 毕竟,规则是企业的骨架,人性才是企业的血脉。 真正厉害的管理,从来不是把“高压线”架在每个员工身边,而是在立规矩的同时,也给人留一点转身的空间。 当铁规有了温度,员工才会真正把企业的规矩当成自己的责任,这或许才是胖东来想要的“员工幸福”的真正底色。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2025-10-16发布:未按规首先接待顾客,胖东来12年老员工被辞退 大河报2025-06-11发布:于东来公布今年薪资福利目标:月收入9000元左右,每周工作不超36小时,年休假40天以上
看完胖东来劳动纠纷的新闻后,我赶紧去问了一下一个在胖东来工作的朋友,那个干了
【37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