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17日报道,河南郑州一老人收破烂时,捡了2瓶没有包装的液体,打开后还能闻到酒味,老人以为是白酒,就喝了半斤多,结果人很快晕了过去!送往医院后,医生发现那是酒精型的防冻液,由于国内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注射白酒解毒。 68岁的赵老汉(化名)在村里是个出了名的“闲不住”。 虽然早就到了退休年纪,可他根本闲不下来。 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骑着那辆用了十几年的电动三轮车出门,车斗上绑着几个蛇皮袋、平时主要收废品——塑料瓶、旧报纸、废铁、铜线、电器零件,什么都要。 那天中午,赵老汉照例骑着三轮车在镇子外的废品堆边转悠。 天气有点冷,他戴着棉手套,边翻废旧纸箱边哼着小曲。 就在一堆废塑料桶旁边,他看到两瓶半满的透明液体,塑料瓶子没标签,看着挺干净,瓶口还紧着盖。 他拧开一瓶闻了闻,一股淡淡的酒味飘出来。 他皱了皱眉头,笑着嘀咕:“这谁啊,扔这么好的酒。”想着天冷,喝点能暖暖身子,他也没多想,半瓶没一会就喝了下去。 刚开始没啥感觉,几分钟后就觉得头有点晕,脚下发软。 他靠在车边,想喘口气,可眼前越来越花,手里的瓶子也掉在地上滚远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人就一头栽倒在路边。 送到医院后,急诊医生一闻味就觉得不对劲,马上取样检测,结果发现瓶里的“酒”其实是酒精型防冻液,里面含有大量甲醇和乙二醇。 医生立刻组织抢救。由于这种中毒在国内没有特效药,他们只能采用传统的“乙醇竞争法”——通过静脉注射医用白酒来阻止毒物继续代谢。 抢救室里弥漫着刺鼻的酒味,医护人员一刻也不敢停。 几个小时后,赵老汉的呼吸和心跳终于稳定下来,但医生的脸色依旧沉重。 主治医生叹了口气,对家属说:“人算是救回来了,但情况不乐观。甲醇和乙二醇会损伤视神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就算命保住,也可能出现失明、肾衰,或者智力方面的后遗症。” 家属听得一阵发懵,谁也没想到,一瓶看似普通的“酒”,差点要了老人的命。 这件事被报道后,很快就在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评论区里几乎一边倒地为赵老汉惋惜,大家都在叹气:一口以为是“白酒”的东西,差点要了命。 不少网友留言说,生活中其实经常能见到这种“无标签”的瓶瓶罐罐——有的装着化学清洗剂、有的灌了机油、防冻液、农药,甚至还有人把洗洁精装进矿泉水瓶里随手放着。 看着像饮料,其实危险得很。 有网友举例说,自己家孩子有次就差点拿着一瓶装在可乐瓶里的除锈剂去喝,要不是大人眼尖,一口下去可能后果不堪设想。 也有人说,家里装修时工人把稀释剂倒进矿泉水瓶里放地上,结果差点被老人当成“纯净水”打开。 “别说老人,小孩、年轻人也容易被迷惑,现在的瓶子做得太像了。”一条高赞评论写道,“有时候一个小标签、一句提醒,能救一条命。” 还有网友建议,废品回收站、社区和环卫部门都应该多做点宣传,比如张贴警示标语,提醒居民不要随意丢弃未清空、未标注的化学品瓶子。 也有人感叹说:“像赵老汉这样的人不图钱多,就图个辛苦挣点生活费。真希望大家多一点警惕,也多一点善意,别让这些悲剧再发生。” 生活中多留个心眼,也许就能避免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悲剧还是发生了!”17日报道,河南郑州一老人收破烂时,捡了2瓶没有包装的液体,
文史小将
2025-10-20 15:39: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