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放开手“痛击”美国。在美国无数次政治恐吓、经济封锁和唆使小跟班挑衅的过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20 15:54:03

中国为什么放开手“痛击”美国。在美国无数次政治恐吓、经济封锁和唆使小跟班挑衅的过程中,中国一直是防守方,也一直是处于挨打的境地。中国的忍让,有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但一步步的忍让,并没有换来美国的理性合作,反而助长了其得寸进尺的嚣张。 说起中美贸易这档子事儿,得从头捋捋。2018年,美国那边突然发难,特朗普签了个301条款的备忘录,直指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然后对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了25%的关税。这事儿一出,中国出口企业直接傻眼,仓库里堆的货一时半会儿出不去,海关那儿卡得死死的。美国的逻辑很简单,他们觉得中国占了便宜,顺差太大,还逼着技术转移。可中国呢,从头到尾都是被动挨打的角色。为什么不直接怼回去?道理其实挺接地气的,一来中国正处在经济爬坡的关键期,房地产、债务这些内部事儿还没理顺,得稳住阵脚;二来全球经济连成一张网,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然硬刚容易把自己也搭进去。忍让不是软弱,是算计长远,争取时间搞技术升级,拉动内需。 你想想看,那几年中国是怎么熬过来的。2018年7月,中国对美国大豆、汽车这些东西加了报复关税,但力度控制得刚好,不想把事儿闹太大。结果呢,美国不领情,继续加码,钢铁铝制品全线征税,盟友加拿大、欧盟也跟着起哄,供应链一乱套,中国工厂的零件供应就跟不上。华为被封锁出口,深圳的工程师们只能自己钻研替代方案,芯片短缺直接拖慢了手机、5G设备的进度。政治上,美国国会听证会天天嚷嚷国家安全威胁,游说全球围堵中国企业。中国代表团飞去华盛顿谈了好几轮,桌上摆着数据报告,强调互利共赢,可对方就是盯着赤字数字不放,谈判空间越来越窄。2020年第一阶段协议签了,中国多买了些美国农产品,关税也部分豁免,但这协议执行起来磕磕绊绊,美国那边总找茬儿,知识产权条款执行不力。拜登上台后,贸易战没停,科技封锁反而更狠,芯片法案一出,荷兰ASML的设备卖给中国都得层层审批。中国出口受挫,经济增长放缓了0.2个百分点左右,可还是咬牙忍着,为什么?因为那时候中国正推“一带一路”,全球伙伴越来越多,得维护大国形象,不能让贸易战坏了事儿。 忍让换来的不是和平,是美国越来越来劲儿。2024年特朗普卷土重来,胜选后直奔白宫,2025年1月就职没俩月,3月就宣布对中国商品加20%关税,理由是芬太尼流入和贸易失衡。这套路跟第一任期一模一样,早年他对日本贸易摩擦就这么干过,办公室里翻报告,敲桌子喊关税是唯一杠杆。4月,美国对等关税上调到34%,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直接中枪,企业成本蹭蹭上涨。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他想用极限施压逼中国让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认了。可中国这边,耐心终于耗光了。为什么这个时候放开手痛击?说白了,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美国这几年不光是贸易,还卡脖子卡到骨子里。半导体出口管制从2022年就开始,2025年更升级,外国直接产品规则一出,全球供应链都得绕着中国走。中国稀土占全球90%以上,美国国防、电动车、芯片全靠这玩意儿。北京一看,再不反击,核心利益就没了。咱们不能向美国示弱,反击虽疼,但得奉陪到底。这不是赌气,是战略选择,中国经济体量大,政策空间足,美国那边通胀高企,农民、企业叫苦连天,反制正好戳痛点。 痛击的招数,中国使得准狠。4月,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10%到15%关税,大豆、玉米这些美国中西部农场主的命根子,直接价格暴跌,拖拉机闲在田里生锈。外交部发布会,发言人一条条列清单,闪光灯下声音稳稳的。稀土这张牌更绝,10月中国商务部扩大管制范围,对半导体用户审查从严,出口审批放缓。9月稀土出口环比降31%,美国那边慌了,硅谷实验室库存告急,工程师加班测备用方案。特朗普10月10日跳脚,在社交媒体上嚷嚷要对中国加100%关税,还管制关键软件。可两天后,他自己改口,说这高额关税“不可持续”,福克斯节目里承认自损太大。为什么?因为美国消费者先扛不住,超市进口水果、电子产品涨价,主妇们推车时直摇头。企业游说国会减税,走廊里脚步乱响。稀土限制的影响远超芯片管制,美国汽车到战斗机全线停摆,零部件厂组装含稀土的玩意儿都得等中国点头。全球市场跟着抖,道琼斯指数过山车,纽约交易所喊价声一片。欧盟、加拿大夹在中间,布鲁塞尔地图摊开,标越南备用路线,可供应链重塑不是一蹴而就。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