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还在喊着制裁,后脚就给普京的专机开了绿灯,允许飞入欧洲领空。 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制裁了个寂寞? 但你细品,这事儿妙就妙在这里。 欧盟要拉着一帮国家在维也纳开会,聊什么呢?聊欧洲东部的安全局势,聊人道主义援助。这种事,桌上最重要的那个角色如果不到场,那这会开的意义在哪?一群人对着空气输出观点吗? 所以,哪怕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也得把人请来。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所谓的“禁止入内”是原则,但“外交豁免”也是原则。当两个原则打架的时候,就看哪个“需要”更迫切了。 显然,“坐下来谈”比“关在门外”更重要。 你看,这才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需要”。制裁是大棒,挥舞起来是为了让你疼,让你怕,最终目的是让你坐回谈判桌。如果一棒子把人打死了,或者直接把谈判桌都掀了,那还谈什么? 所以他们吵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航线都给你规划得明明白白,绕开那些最不待见你的国家,全程还得接受监控。 面子给你了,里子我也得留着。 这操作,说白了就是一边给你上着眼药,一边又递给你一张限时通行证,告诉你:“咱俩的事儿,还得当面锣对面鼓地聊。” 所以别再天真地问“为什么不一硬到底”了。 “硬”是姿态,是给台下观众看的;而适当的“软”,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手段。这种顶级拉扯,才是国际政治的真实模样。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