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退役将领栗正杰说,根据日本媒体的推测,解放军将来若是发起解放台湾行动,如果

易云的世界 2025-10-21 09:52:19

台湾省退役将领栗正杰说,根据日本媒体的推测,解放军将来若是发起解放台湾行动,如果域外势力胆敢介入的话,那么解放军一定会是打一场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争,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围点打援”。 这番言论瞬间引爆舆论,日本《产经新闻》随即援引美军专家分析称,解放军可能在2026年提前行动,通过封锁巴士海峡、打击关键节点,将美日舰队诱入“死亡包围圈”。这场跨越海峡的军事推演,不仅关乎台海局势,更折射出大国博弈的深层逻辑。 栗正杰提出的“围点打援”,并非凭空想象。1932年红军苏家埠战役中,徐向前指挥部队包围国民党三个据点,诱使敌军分兵救援,最终在运动中歼敌3万。这种“以点控面”的智慧,在80年后的台海有了全新演绎。 2024年环台军演中,解放军首次在巴士海峡东侧部署山东舰编队,舰载歼-35战机与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形成“海空锁链”。军事专家指出,此举正是“围点”战术的实战化测试——封锁关键水道,压缩台军反应时间。 面对解放军“围点打援”的威慑,美日近期动作频频。2025年5月,美国务卿鲁比奥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宣称“支持台湾提升自卫能力”,随即批准新一轮对台军售,金额高达100亿美元。 但细看清单,所谓“先进装备”多为库存积压品:M1A2T坦克缺少关键部件,F-16V战机雷达性能落后一代,甚至有台军士兵吐槽“训练弹里塞的是沙子”。 日本更是在“挺台”路上越走越远。2025年9月,日本海上自卫队举行成立70周年阅舰式,出云号准航母率领多国舰队穿行宫古海峡,被解读为“联合抗中”的试探。 但日本民间对介入台海分歧严重,冲绳民众因美军基地问题多次示威,2024年反基地游行规模创历史新高。 这种“嘴上强硬、心里打鼓”的矛盾,恰如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英美对苏联的忌惮:既想利用台湾牵制大陆,又怕引火烧身。 反观台湾地区,其军事防御体系漏洞百出。2025年台当局发布的《中共军力报告书》承认,解放军已具备72小时全域封锁能力,而台军反舰导弹密度仅为大陆的1/8。 更致命的是士气问题,2025年7月台风灾后,台军因救灾不力遭舆论痛批,社交媒体上“逃兵”关键词搜索量激增300%。 台湾军事专家林郁方指出:“台军现在连基本的后勤都保障不了,怎么跟解放军拼消耗?”事实确实如此:台军战备油料储备仅够10天,电力系统在导弹攻击下可能瘫痪一周,而解放军东风-41导弹的14000公里射程,足以覆盖全台军事目标。 这种“不对称差距”,让栗正杰的“围点打援”论更显现实,当解放军封锁台岛能源通道时,台军连发电机都难以启动。 若美日真的介入,解放军的应对策略远不止军事打击。2025年4月,福建舰航母完成首次舰载机起降,歼-35隐身战机与空警-600预警机构建起空中指挥中枢;同期,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定位精度达厘米级,为“外科手术式打击”提供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灰色地带”博弈。2024年解放军海警船在台海中线巡航频次增加42%,通过“切香肠”战术压缩台军活动空间。 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与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异曲同工——通过制造局部优势,迫使对手分散兵力。日本媒体推测,若台海冲突爆发,解放军可能同步打击冲绳美军基地,迫使美日陷入“救火队”困境。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895年甲午战争,日本正是利用清廷内部腐败与战术代差,以“吉野号”巡洋舰击沉北洋水师。 而今天的解放军,早已今非昔比。技术代差:055型万吨驱逐舰配备112单元垂发系统,远超日本“摩耶级”的96单元。 体系优势:天链中继卫星实现战场单向透明,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坦言“难以匹敌”。工业支撑:中国造船产能占全球45%,055型驱逐舰年产量可达8艘,远超美军阿利·伯克级。 这种综合实力的碾压,让“围点打援”战术具备现实可行性。正如军事评论员张召忠所言:“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对抗,不是靠几艘破船就能翻盘。” 栗正杰的警告,本质上是对“台独”势力的最后通牒。当解放军东风导弹覆盖全台时,任何分裂行径都将付出惨痛代价。 日本媒体的推演虽看似专业,却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远超外部势力的想象。 从1958年金门炮战到2025年环台军演,解放军用67年时间完成从“小米加步枪”到“信息化铁拳”的蜕变。 这场跨越时空的较量告诉我们:在民族大义面前,任何投机取巧都是徒劳。正如一位台湾老兵所说:“海峡对岸的导弹,打得准,更打得醒。”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93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