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仓临死前给好友段翔九留下了一句遗言:“永康街13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

地缘历史 2025-10-21 10:54:08

陈宝仓临死前给好友段翔九留下了一句遗言:“永康街13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六月十日。”   时间往回拨,拨到他还是个十四岁的孩子。那年,他的父母先后去世,家里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可他没哭,咬咬牙,一个人跑去清河军官学校报了名。那是当时少有的免费学校,靠着一张成绩单混了进去。   后来又考进保定军校,工兵科,号称“挖战壕、炸碉堡”的尖子班。他年纪不大,脾气不小,成绩却好得吓人。   1923年毕业,他进了军队,干过排长、连长,一路升。   他也不是没见过风浪,北洋军阀那点鸟事他一清二楚,但他从不附和、不阿谀。   有人说他轴,也有人说他傻,可他自己知道:他就是不愿意当那种“有枪就横”的人。   可很快,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刻。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陈宝仓请缨上前线,成了前敌工兵司令。   结果刚打几天,在昆山中弹,右眼炸瞎。   医生让他休养,他听都没听,伤口一包,转身又上了前线。他知道,死也得死在抗日的阵地上。   真正让他“变心”的,是在武汉。他在那里负责城防,白天修工事,晚上听左洪涛他们讲革命道理。   那时候共产党还在地下,他却敢公开支持《新华南》,还写文章,挺共产党主张。   有人提醒他:“小心点,军统盯上你了。”他笑了笑,说:“我怕他们干嘛?我干的事,问心无愧。”   时间一晃到了1940年,他调去靖西,成了边境的中将主任。那地方靠近越南,陈宝仓认识了胡志明和黄文欢。   他不但给他们提供训练基地,还帮忙藏过越共人员。   1942年,胡志明被当成“日本间谍”抓了,是陈宝仓顶着压力,把人给保了下来。   说到这你可能以为他就是个“同情左翼”的老军官,其实没那么简单。   1948年,他已经站到了国共之间最危险的位置上。   那时候他在青岛,主持受降。但很快就被王耀武举报,说他“资共”。   这事儿真假参半,可陈宝仓知道,继续留在国民党,早晚被清算。   于是他去了香港,找到了吴仲禧,那个当年在武汉给他送书送刊物的小伙子。   这一找,找到了命运的转折点。   1949年春,陈宝仓以“国防部中将高参”身份去了台湾,表面上是效忠国民党,实际上是配合中共搞情报。   他和吴石、朱枫、聂曦,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情报网。   别小看他们几个人,他们掌握的,可是整个东南海防的命根子。   但很快事情就变了。1950年,蔡孝乾叛变,吴石被捕,家里翻出一堆手写情报,落款就是陈宝仓。   陈宝仓被抓的时候,什么都没说。审讯那天,他只提了一个要求:给我一张纸,我要写封信。   这封信,就是留给段翔九的那封短短的遗言。   段翔九是谁?是他多年的老友,信得过的人。   陈宝仓不说别的,只交代三件事:我被判死刑、告诉我家人、我选择火葬。   没有眼泪,没有求情,甚至没有一句“对不起”或“保重”。   这不是冷漠,是一种决绝。   那天早上,他和吴石、朱枫、聂曦一起,被押往台北马场町。   周围没有家属,也没有记者,只有枪声和沉默。陈宝仓站得笔直,军装扣子一粒不少。   他不怕死,他怕的是死得不明不白。   所以在最后一刻,他写下名字,盖上时间,留下一纸绝笔。   说到底,这封信不是写给段翔九的,是写给这个国家的。   他要告诉人们,一个军人,可以站错队,但不能站错良心。   陈宝仓的遗体被友人冒险领回火化,骨灰藏在一个女学生的衣服里,从台湾偷渡到香港,再送到北京。1953年,他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两年后,毛泽东亲自签署烈士证,“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编号0009。   多年以后,在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里,立起了他的雕像。   碑文上刻着的,是毛泽东的诗句:“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 信息来源:《专访陈宝仓烈士外孙女李敏:看像与外公隔空相聚》——封面新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