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快撑不住了?很多人以为,它要求谈判是“服软”的信号。错了!真相是,这是荷兰设

景铄看科技 2025-10-21 10:54:38

荷兰快撑不住了?很多人以为,它要求谈判是“服软”的信号。错了!真相是,这是荷兰设下的“程序陷阱”。它企图把“刑事抢劫”包装成“经济纠纷”,把“赃物”当成“筹码”。一旦上桌,我们就输了!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资产遭到恶意冻结甚至扣押,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没有司法判决的前提下,荷兰方面配合第三国的指令,对中企资金动手。   这种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经济执法的范畴,它不是误会,不是合规问题,而是赤裸裸的非法干预。   可荷兰方面却一边冻结资产,一边说“可以谈”。问题是,谈什么?怎么谈?谈判桌上若是把“抢来的东西”摆上来,那就等于默认了对方的行为合法性。   程序一旦启动,就是承认对方有资格决定这场争议的性质,那可不是服软,而是陷阱。   这并不是荷兰第一次在程序上做文章。早些年它在处理某些国际争端时就已经展现出极强的“话语权操控力”。   表面看,它遵循国际规则,实则通过程序设计,重新定义事件属性,把明明是刑事性质的侵权行为,转化成可以在国际仲裁中谈判的经济纠纷。   一旦进入这个程序,所有的焦点都会被转移到“解决方式”上,而不是“行为本身是否合法”。这是荷兰惯用的策略,它不靠硬实力,而是靠制度话语、规则游戏来占上风。   荷兰之所以敢这么做,根本原因在于它认定中国不会轻易撕破脸。它相信在国际舆论场上,只要披上规则的外衣,就足以让中国陷入被动。   而它的所谓“谈判”,本质是一场风险转移和责任稀释的操作。不是它要退让,而是它希望通过“谈判”让我们默认游戏规则,然后在规则里慢慢蚕食我们的合法权利。   对我们来说,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博弈。这不是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而是对底线的挑战。一旦我们接受了谈判的前提,就是默认荷兰有资格决定这场事件的处理框架。从那一刻起,我们就不再是“受害方”,而变成了“争议方”。   这在国际法里,是一个极具现实影响力的转变。而荷兰要的正是这个转变,它不求我们彻底放弃主张,它只求我们坐上谈判桌。那一刻,它手里的“赃物”就不再是赃物,而是“资产”,是“争议物”。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场博弈的本质。不是荷兰撑不住,而是它精明地在转移战场。它知道硬碰硬未必有胜算,于是就设计一套流程,把我们引进它擅长的领域里:程序、规则、舆论、仲裁。   表面和气,实则步步为营。我们若是掉以轻心,不仅会在形式上失分,更可能在实际利益上丧失主动。   这是对我们海外资产安全的一次试探,是对我们国家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一次挑战。如果这次我们妥协,下次恐怕就不止是一个荷兰了。   其他国家也会照葫芦画瓢,绑架规则、操控程序,把非法行为合理化。所谓“程序陷阱”,不止是荷兰的精明,更是西方在国际秩序中惯用的软实力工具。他们不一定靠拳头,但一定靠规则。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能心存幻想。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谈判边界,让对方明白,谈可以,但必须在公平、合法、公开的前提下进行。   绝不能容忍对方以“赃物”为筹码要挟,不可让程序沦为掩盖事实的工具,更不可在规则构建的游戏里,轻易放弃我们坚守的立场。   我们更需要在国际场合发出清晰声音,揭露这种“程序陷阱”的真实意图,争取更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让国际社会看清这不是纯粹的经济纠纷,而是对国际公正的挑战。   荷兰不是撑不住,而是出招了。我们不能误判形势,更不能掉进它设下的程序陷阱。一旦上桌,我们就输了。不是输在实力,而是输在认知。这不是退让的时刻,而是清醒的时刻。 素材来源:荷兰称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僵局 2025-10-21 09:21·财联社

0 阅读:216

评论列表

江湖行走

江湖行走

3
2025-10-21 20:58

以不变应万变,恢复原状,再谈欠赔偿损失。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