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十五日 水路剧”这个话题起的很好,读完原著,印象最深之一便是“水路叙事”。
水路叙事,既能承载“陆路”叙事中的人物成长属性(类似于电影中的公路片),更能依凭水路本身的流动性,制造出一种起伏的张力与前路的未知感;加之,船体相较广阔的陆地空间,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如此,那些追杀、逃离,出招与拆招,便都在封闭环境中,有了十足的压迫感,与一种令人窒息的密室感,让整部作品的悬疑属性与智斗、武打场面,都变得极有看点。
另外,水路,还具有明显的江湖意味,较之陆路,水路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码头、水手等更贴近于底层叙事的人与物频繁出现,让太子登基这件庙堂大事,在十五日的江湖飘摇中,有了一种先见众生、再登君位的渐进叙事味道,这样一来,宏大叙事便有了烟火气,在品读原著时,就时常被这种烟火气打动。
在剧版《两京十五日》释出的海报和成毅单人视频中,能看出这种水路叙事的居中,比如海报中的那支箭,左右两侧就是路线图;表意更明显、更直接的,还是成毅的那则单人视频,视频中的成毅(朱瞻基),游走于江湖、成长于江湖,刀光剑影与月亮的圆缺一道,呼应着故事与朱瞻基的人物成长,成毅脚下的水,占据了很大时长,也就意味着“水路”占据了叙事绝大篇幅。视频中,还出现了很多对立元素:水——火,圆——缺,侠客——君王,这既是剧情冲突的外化,也是朱瞻基这一人物的成长元素。
对《两京十五日》和演员成毅,我充满期待,看到一则消息说,这部剧最快可能明年暑期就能与观众见面,愿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