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转冷,乌军又来给俄罗斯“送温暖”了!这次真是炸惨了,当地时间10月19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年产4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被无人机命中,已经连续大爆炸,燃起大火,天然气处理厂大火照亮了半个夜空! 事实上,俄乌冲突打到这份上,早就不是前线坦克对轰那么简单了,双方都开始往对方“软肋”上捅。最近乌克兰这一下,直接戳中了俄罗斯的能源命门。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被无人机炸得火光冲天,连续爆炸的动静,隔着几十公里都能听见,夜空亮得跟白天似的。别听有人调侃这是“给俄罗斯送温暖”,这分明是往人家能源大动脉上扎针,而且扎得又准又狠,连旁边哈萨克斯坦的生意,都给搅黄了。 要说这奥伦堡处理厂,真不是普通厂子,而是俄气集团手里的宝贝疙瘩,每年能处理450亿立方米天然气,还能顺带加工620万吨天然气冷凝水,相当于每天要处理1.2亿立方米的气,填满18000个标准足球场都够。更关键的是,它不只是俄罗斯本土的能源重镇,连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都得靠它加工。 哈萨克斯坦卡拉恰加纳克油田的气,每天差不多4000万立方米往这运,加工完了一部分供俄罗斯国内用,一部分还通过“友谊管道”往欧洲送。结果这一炸,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当天就急着宣布暂停供气,等于俄罗斯这条连着眼中亚、欧洲的能源线,直接断了一截。 国际能源署都急了,出来警告说要是再这么炸下去,欧洲柴油库存年底可能跌破90天安全线,2022年那种冬天抢气的日子说不定又要重演。要知道欧洲现在还没完全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尤其是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冬天供暖、工厂运转都指着这条线,现在管道一断,天然气价格当天就往上跳,老百姓又得为取暖费发愁。可欧盟一边喊着制裁俄罗斯,一边又怕断气,这矛盾劲儿,看着都替他们累。 更让人意外的是乌军无人机的能耐。奥伦堡离乌克兰边境足足1200公里,差不多是从北京飞到上海的距离,俄军按说早该把这里的防空罩子扎紧了。结果乌军那叫“海狸”的无人机,就是个改装的商用机型,造价还没一辆特斯拉Model 3贵,却能一路躲开俄军的电子干扰和防空系统,精准撞到工厂核心装置上。 俄罗斯国防部嘴上说击落了45架,可地方官员瞒不住,至少有一架没拦住,直接把处理厂的关键设备炸废了。这事儿往深了说,俄军的防空体系怕是真出了大漏洞,连本土腹地的能源枢纽都护不住,前线士兵看了心里能不犯嘀咕? 对俄罗斯来说,这损失可不止是一座工厂那么简单。经济上,这厂子每年能赚30多亿美元,现在一停工,每天光天然气损失就超过800万美元,相当于一天扔出去5600多万人民币。更麻烦的是,哈萨克斯坦停气后,俄罗斯国内天然气供应立马紧张,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限气,物价跟着往上窜,本来打了这么久仗,民生就够吃紧的,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军事上更丢面子,普京政府没办法,只能紧急往伏尔加河沿岸调防空系统,还把20架能挂核弹的战机转到白俄罗斯,想靠“核威慑”撑场面,可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更像底气不足的补救。 欧洲这边的反应更是矛盾到好笑。德国现在遇上俄气断供,又赶紧宣布重启部分燃煤电厂;法国一边喊着要摆脱俄能源,一边又加快建核电站。说白了就是既想制裁俄罗斯,又怕自己冻着;既想支持乌克兰,又怕俄罗斯报复性断气。这种“又当又立”的架势,连欧洲老百姓都看不下去,德国街头已经有抗议游行,要求政府别再掺和俄乌冲突,先把国内能源问题解决好。 其实这事儿也给咱们中国提了个醒。咱们的能源进口大多靠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南海这些航道,要是将来台海出点动静,美国保不齐也会学俄罗斯那套,搞航道封锁。所以这些年咱们才忙着建中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参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运营,就是想多留几条能源后路。毕竟能源安全这事儿,从来都不能指望别人,得自己把饭碗端稳了。 现在奥伦堡的火虽然灭了,但这事儿背后的麻烦才刚开始。乌克兰敢炸能源枢纽,俄罗斯肯定会报复,说不定接下来就会加大对乌克兰电厂、铁路的打击;欧洲夹在中间,能源价格涨不停,经济复苏更没指望;哈萨克斯坦这些中亚国家,也会开始重新考虑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说白了,这场能源绞杀战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输得更惨的人。 俄罗斯耗不起,乌克兰也耗不起,欧洲更耗不起。真不如像中国一直呼吁的那样,坐下来谈一谈,停火止战才是正经事。再这么打下去,只会把更多人拖进泥潭里。不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啥时候能想明白,可别等把最后一点家底耗光了,才追悔莫及。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