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彻底摊牌了?!美军事专家坦言:“中国是超级大国,任何外部力量都不可能动摇其根基,更无法阻遏其崛起步伐。”对此,金一南早有表示:“中国人踏过鸭绿江的那一刻起,中国人就已经站起来了!朝鲜战争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战,同时为我国赢得了最起码百年的和平。” 他们终于说出口了。 2025年的今天,美国国防专家在智库论坛上罕见松口:“中国已经是超级大国,外部力量根本撼不动。” 这话不是恭维,更像是承认现实的无力感,可问题来了:一个70多年前还在废墟中爬行的国家,怎么就让昔日的“世界警察”也低下了头? 答案,不在今天的城市高楼,也不在GDP的数字,而藏在那场雪地里、火线上、硝烟中——朝鲜战争。 当年,中国人刚刚站起来,转身就踏上了鸭绿江。而那一步,其实也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 金一南将军说得直白:“那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战。”这话听着有点重,但放在历史的尺子上,分量一点也不轻。 那时候的中国,刚建国不到一年,工业基础薄弱,武器装备几乎是“拼凑版”。 对面呢?美国出动的是二战王牌部队,一个师900多门火炮、百余辆坦克,还有全球最强空军撑腰。 志愿军一个军才500门旧式火炮,没有空军、没有坦克,甚至连棉衣都不够,靠的是一腔热血和钢铁意志。 在长津湖,零下三四十度,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衣埋伏在雪地里,硬是把美军陆战一师打得魂飞魄散。 那支被称为“美军最强”的部队,最后狼狈撤退,这场战斗,也让“冰雕连”三个字成了志愿军精神的化身。 上甘岭更是让人读一次,心里震一次。 美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连山头都被削了两米,但志愿军顶住了43天,硬是把阵地守到最后。 那不是战术胜利,是精神上的碾压,美军打完这一仗,彻底打消了继续推进的念头。 朝鲜战争结束后,签的是一份没有赔款、没有割地、没有屈辱的停战协定。 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头一回,对比一下之前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过去我们坐在谈判桌上,是低头赔笑;这次,终于能平视对手、拍桌谈判。 这份“硬气”迅速转化为现实利益,苏联看到中国是真能打,也真敢打,立马决定加码援助,推出156项工业项目,这些援助项目,直接搭起了中国工业化的骨架。 从钢铁、机床到炼油、电力,这些“苏字号”项目,撑起了新中国的第一轮现代化。 美国那边呢?越南战争再怎么打,也不敢让地面部队越过北纬17度线,为啥?怕重蹈朝鲜战场的覆辙。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国军队迅速取胜,靠的正是朝鲜战场上淬炼出来的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部队。 当年王海大队开上米格-15,在空中和F-86正面硬刚,飞行时间不如对手,装备也比不上,但硬是靠战术和勇气咬住了美军。 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承认:“中国几乎一夜之间成了主要空军强国。”这不是吹,是敌人亲口说的。 炮兵更是涅槃重生,一开始,“打得不准、打得不远”几乎成了志愿军炮兵的标签,但边打边学、边练边改,最后靠炮火造成了美军62%的伤亡。 战斗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每一发炮弹、每一个牺牲换来的。 很多人习惯把中国的崛起归结为“改革开放”“经济红利”或者“全球化”,但真相是,没有朝鲜战争那一步,就没有后面一大步。 今天美国要压,中国能扛得住;今天美国要打舆论战、科技战,中国能硬杠不让步。 为什么?底气来自当年那场仗打出来的战略自信。 美国现在转向贸易、科技、半导体这些“软战场”,本质上是因为它早就知道,在硬碰硬的军力对抗上,已经没有必胜的把握。 中国的战略耐力和综合韧性已经逼迫美国重新定义竞争方式,这话说得不直接,但意思很清楚:打你打不过,拖你也拖不起。 所有这些“稳得住、扛得住、打得赢”的能力,追根溯源,都要从朝鲜战争的那一声枪响说起。 美国军方这次不绕弯子了,直接承认:中国是根基稳固的超级大国,没人能轻易撼动。 这不是恭维,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对现实下的妥协。 这个现实,是70多年前,中国人踏雪过江,用血肉筑起的,现在回头看,那一步,真的是走出了一个国家的底气,也走出了一个大国的格局。 理解这段历史,才看得懂今天的中国,为什么能稳如磐石。 信息来源:欧洲人:美国不行了,中国才是全球超级大国 2016-06-19 ·环球时报
美军双航母压境,特朗普提出三大要求,勒令必须满足,中国全部拒绝!特朗普向中方提出
【15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