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有身份, 是清华高研院的助理研究员。 拿了清华大学的建筑历史学博士。 真不是靠谁“搭梯子”,她的清华建筑历史博士、高研院助理研究员,全是自己实打实啃出来的——2011年以香港居民身份正经考进清华,读的全日制,不是混日子的“水学历”,光抱着建筑史资料啃、跑老建筑现场调研就熬了八年,2019年毕业时论文改了不下十遍;从翻译硕士跨去学建筑史,在《建筑学报》发专业文章、帮着编学术著作,哪一样不是熬夜查文献、对着图纸核细节拼出来的? 哪来什么“一路被带着走”?杨振宁顶多是帮她多看清了学术圈的门在哪儿,可进门后背专业知识点到凌晨、改论文改到头疼,连做研究时蹲在老建筑跟前记数据,全是翁帆自己一步没歇脚扛过来的。 那些天天猜她“图什么”“靠什么”的人,压根没看见她藏在标签后的硬功夫——她要的从不是“沾光”,是把能接触到的机会,变成自己站在学术圈里的底气;而杨振宁得到的,是能聊到一块儿的踏实陪伴,本就是互相托着、各自踏实的事儿。 就像她发文悼念时写的,没半句虚话,全是真心的尊重和感恩。你琢磨琢磨,比起瞎猜他俩的关系,是不是她把“旁人眼里的‘便利’”,熬成“自己手里的真本事”这件事,更让人觉得靠谱?
武汉理工大学被称为“984.5大学”,有点过誉了,对学校也不是好事。首先地理位
【1评论】【7点赞】
用户82xxx76
你说反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