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开车在快速上与对方发生擦碰后,发现对方的车居然不见了。男子先报警对方

春秋说史 2025-10-22 10:50:07

上海,一男子开车在快速上与对方发生擦碰后,发现对方的车居然不见了。男子先报警对方肇事逃逸,哪成想,过了一会他又打电话给交警说对方没有逃逸。他到底在搞什么鬼? 上海郭先生(化名)最近的一次驾车经历,成了社交平台上的交通安全热议话题 , 一场突如其来的碰撞,让他从惊慌报警到主动更正,上演了一出啼笑皆非的 “乌龙事件”,也给不少车主提了个醒。 当时郭先生正驾车在市区主干道中间车道平稳行驶,路况通畅,可一声 “轰” 的巨响突然从车尾传来。 本能之下他猛踩刹车,惊魂未定地回头张望,却发现刚才和自己发生碰撞的白色小车,居然 “凭空消失” 了。 “肯定是肇事逃逸!” 越想越慌的郭先生,一边担心车辆受损,一边怕逃逸影响责任认定,当即情绪激动地拨通了交警电话。 交警在电话里冷静指导他:先将车停到安全位置,开启双闪,同时务必保存好行车记录仪视频。 挂了电话,郭先生赶紧把车挪到路边,颤抖着手点开行车记录仪回放 , 这一看,让他瞬间红了脸。 视频里清晰显示,碰撞发生的瞬间,那辆白车被惯性猛地推离中间车道,径直冲过道路中央的绿化带,一头扎进了对向车道,随后被过往车辆遮挡,才造成了 “消失” 的错觉,根本不是什么逃逸。 “警官,对不起,刚才是误会!” 郭先生赶紧再次致电交警更正情况。 很快交警抵达现场,结合行车记录仪视频、路面痕迹和周边监控,确认了事件真相,白车并非有意逃离,而是事故后受惯性影响驶入对向车道。 这场小插曲之所以引发关注,正因为戳中了不少车主的共鸣。 有网友调侃:“幸亏郭先生先看了记录仪,要是直接下车追,场面更尴尬”,也有人点赞他及时更正的做法:“不冤枉好人,这点值得学”。 交警也借此事强调:事故发生时,驾驶人容易被情绪左右下判断,像郭先生这样的误判很常见,但盲目定论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而行车记录仪堪称 “交通纠纷终结者”,能客观还原现场,避免冤枉他人。同时提醒大家,遇事故先确保安全,停靠车辆、设置警示标志,保存好证据再报警,切勿冲动追逐或指责,防止二次事故。 说到底,这场乌龙最实在的教训就是:开车路上遇事别慌,先保安全、留证据,冷静等交警处置。技术能还原真相,理性才不会添乱,急着下结论反而可能闹出笑话。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定陶融媒

0 阅读:48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