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有个谚语,美国人真得好好学学,这个谚语是这么说的,人不要轻易动怒,因为你一旦动怒,就会使出真本事,到时候别人就会发现,你的真本事很菜。 生活里这样的事其实特别常见。就说小区里常有的停车纠纷,有回楼下两户人家因为车位吵起来,其中一家男的气不过,嗓门越提越高,指着对方骂,可翻来覆去就那几句“你凭什么占我位置”,人家反问他“这车位写你名字了吗”,他就接不上话了,急得拍自己车盖子,最后还是物业过来调解,大家一看就明白,他其实没理,就是想靠发脾气撑场面,反而暴露了自己既讲不出道理,又不会解决问题。 还有菜市场里,偶尔能见到阿姨为了几毛钱和摊主争执,越吵越激动,嗓门大得整个市场都听见,可仔细听她说的话,全是重复的抱怨,根本说不出个一二三,最后周围人劝两句,她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其实这就是谚语里说的,动了怒使出的“真本事”,原来是这么没分量。 为啥动怒了就会暴露真本事不行?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精神科医生王绍礼说过,人情绪失控的时候,身体里负责情绪的部分会先跳出来,管理性的部分就跟不上了。 简单说就是脑子一怒就“短路”了,平时能想明白的事,这会根本转不过弯。就像有人开车被别了一下,立马火冒三丈,追上去非要别回来,结果撞了车,不光得赔修理费,还得受处罚。 这时候他使出的“本事”就是冲动骂人、开斗气车,可真要解决问题,得记下车牌报警,或者自己先稳住别出事,这些管用的本事他反而想不到,这不就是暴露了真本事很菜嘛。 再说说工作上的事,有回单位里做报表,一个同事弄错了数据被领导说两句,当场就红了眼,拍着桌子辩解,说自己多不容易,可领导问他具体数据来源,他却支支吾吾说不上来,连之前记好的核对方法都忘了。 旁边人一看就清楚,他平时工作就没下够功夫,真遇到质疑,没本事用事实说话,只能靠发脾气遮掩,这反而让大家都知道他专业能力不行。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好多人遇到批评或矛盾,第一反应就是生气,觉得发脾气能显得自己有理、有底气,可实际上,越生气越容易说漏嘴、办错事,让别人看明白你根本没真本事应对。 还有些人觉得“生气是性情直”,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真正有本事的人,遇到事不会靠生气,就像老工匠被人质疑手艺,不会急着反驳,而是拿起工具当场演示,这才是真有底气。 那些轻易动怒的,往往是因为心里没底,知道自己没本事用道理赢过别人,才只能靠怒火壮胆,可越这样越容易露马脚。 从身体和大脑的反应来说,愤怒的时候人注意力会特别分散,根本没法集中思考问题,思维也会变窄,只能想到自己的委屈,看不到别的角度。就像家里夫妻因为家务吵架,男的急了说“我上班累死了凭什么还要干活”,女的更生气说“我在家带孩子就轻松吗”,俩人越吵越凶,最后摔了东西,可问题根本没解决。 这时候他们使出的“本事”就是互相指责、发泄情绪,可真有本事应该是坐下来商量分工,比如谁下班早谁做饭,谁周末有空谁打扫,这些管用的办法,一怒之下全想不起来了。 而且长期这样动怒,不光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身体,高血压、心脏病都可能找上门来,这更是得不偿失。 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能控制住,可实际上大多数人愤怒时认知能力都会下降,记不住该用的方法,也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就像商店老板遇到顾客投诉商品有问题,要是急着发火说“我这东西没问题是你不懂”,顾客肯定更生气,闹到最后不光生意黄了,还坏了名声。 可要是不生气,好好检查商品,该退换就退换,该解释就解释,反而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这两种处理方式一对比,谁有真本事谁没本事,一眼就能看出来。 其实这句谚语不是说人不能有脾气,而是说别轻易动怒。遇到事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别让怒火抢了先。 就像小区里那位懂道理的老人,每次有人起争执,他都劝“先别急,把事说清楚”,往往两边冷静下来,事就好解决了。这才是真本事,能控制住情绪,能用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发脾气撑场面。 说到底,这句阿拉伯谚语讲的是最实在的人情世故,动怒的时候,人最容易露出本来面目,要是真有本事,根本不用靠怒火证明自己;要是没本事,一怒之下反而全暴露了。不管是过日子还是打交道,能稳住情绪,用理性解决问题,这才是真的有本事,也才能让人真正佩服。
女子嫁给了沙特阿拉伯男子,表示虽然当地是一夫多妻制,但是他的老公常年在外留学
【1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