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今日撰文作出三大判断:一、中国升级贸易战,关键不是稀

阿智通鉴 2025-10-22 11:55:41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今日撰文作出三大判断:一、中国升级贸易战,关键不是稀土,而是港口费,这是中国真正要重击美国的地方;二、中国出手比美国更重,日本、韩国短期内在造船业上帮不了美国;三、贸易战风向转变,昔日被动挨打的中国学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不仅已有能力出重拳反击,手上的牌也比美国多,整体优势在中国这一边。   最近中美贸易战的话题又热了起来,不少人都盯着稀土不放,觉得这才是中国反制美国的“杀招”——毕竟稀土这东西对美国科技产业、尤其是军工太重要了,从芯片到战斗机都离不开,所以大家都觉得中国管控稀土出口,就是冲着美国的痛点来的。   可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的罗庆生表示,大家可能都想偏了,稀土压根不是中国这次反制的核心,真正能重击美国的,另有其人。   他特意解释说,现在外界把稀土吹成“反制利器”,觉得这是对美国之前科技制裁的报复,其实这种解读有点偏离重点。中国这次出台稀土出口的新规,真实目的不是“跟美国对着干”,而是“补漏洞”。这话怎么说呢?   你想啊,F-35战斗机单架就得用掉440公斤稀土,要是真断了供应,美军生产线早该停了,可实际上人家还能正常生产,这背后肯定有门道。   罗庆生扒得很清楚:其实中国之前就已经不直接给美国军企供稀土了,但美国玩了个“迂回战术”——让第三方企业去采购,再转手卖给自己的军企,这么一绕,就躲开了中方的管制。   所以这次的稀土新规,说白了就是把这个窟窿堵上,不让美国再钻空子,跟“报复”没多大关系,更多是把之前没做到位的监管补扎实。   但在罗庆生看来,这些关于稀土的讨论,其实都没摸到中国反制的真正要害。他觉得中国这次真正能让美国疼到骨子里的,是调整港口费。可能有人会纳闷,港口费能有这么大威力?   你仔细想想就明白了:美国那么多商品要进出,不管是从中国进口的消费品,还是要通过中国港口转运到其他地方的货物,都绕不开中国的港口体系。   港口费一旦调整,美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立马就上去了——本来一件商品的利润就那么点,港口费涨一点,利润就少一块,要是量大的话,这笔开销可不是小数目。而且这影响是直接传导的,要么美国企业自己扛下成本,利润缩水;要么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国内物价上涨,不管哪种,对美国经济都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比起稀土那种需要时间才能显现效果的管控,港口费的调整可是“立竿见影”,这才是中国真正打在美军“七寸”上的一招。   那美国会不会想找其他国家帮忙缓解这个压力呢?比如让日本、韩国在造船业上搭把手,多造点货船,或者调整下航运路线,减少对中国港口的依赖?   可罗庆生说了,短期之内这根本不现实。首先,日韩的造船业现在本身就忙得脚不沾地——全球供应链恢复后,航运需求一直很旺,日韩船厂的订单早就排到好几年后了,根本没多余的产能帮美国造新船。再者,日韩跟中国的经济联系太深了,中国既是他们重要的出口市场,也是他们供应链里的关键环节,要是为了帮美国得罪中国,自己的外贸生意肯定受影响,这种赔本的买卖,日韩可不会做。所以美国想靠日韩救场,短期内就是个泡影。   从这些细节就能看出来,现在的贸易战早就不是以前的样子了。过去美国动辄就加关税、搞制裁,把中国逼得没少被动应对,可现在中国不仅有能力主动出手,还学会了用美国以前的那套思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反击。   而且中国手里的牌明显比美国多:除了堵稀土的漏洞、调整港口费,还有其他针对美国不同产业的应对办法,每一步都踩在美国的痛点上,力度比美国单纯加关税要狠得多。   罗庆生觉得,现在贸易战的风向已经转了,昔日被动挨打的中国,如今不仅能精准出重拳,还能牢牢掌握住整体优势,美国想再像以前那样随便拿捏中国,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这种局面,恐怕是美国最不想看到的——毕竟以前都是他们掌握主动权,现在却被中国牵着节奏走,手里的应对办法反而没那么多,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优势一点点被削弱。

0 阅读:267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