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当汉语成为世界各国学校的必修课程。 当所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仅使用中文标识。 当中国人出国只需讲母语就能畅通无阻。 当外国友人与中国人交流时主动使用中文。 当英语被踢出中国高考的主科。 那么,中国便在事实上达到了曾经英美两国所取得的世界成就。可以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完全可以成为继英国、美国之后的第三个世界性强国。 当然,汉语要挑战英语如今在全球的地位,其难度不亚于中国军事实力全面超越美国,亦或是综合国力跃居世界首位谈何容易。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若想实现这一宏伟愿景,中国首先要达成五个硬性条件:一是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一;二是综合国力独占鳌头;三是科技创新能力拔得头筹;四是经济发展活力与机遇冠绝全球;五是联合国主要办事机构大多数设立在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商务部于2025年10月9日发布第61号公告,规定外国企业申请稀土等两用物项出口许可时,所有文件都需使用中文,审批系统也仅提供简体中文界面。这一举措打破了全球贸易中英语作为默认“通用语言”的惯例,从稀土出口试点中文申报开始,中文在国际贸易中的分量正与日俱增。这不仅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争取话语权的关键一步,更是推动中文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机。 尽管前路漫漫,但中国人民向来是创造奇迹的伟大民族,善于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终将成为现实,不过这一伟大时刻可能要等到50年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