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我国最高金额军售合同,90亿美元订购歼10战机。但为什么,印尼买1架歼10战机,要2.1亿美元,巴基斯坦就只需要8000万美元,差了一倍以上?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买卖不同,算法不一样”,看似都是歼 10,实则里面藏着数量、配置、合作模式的三重门道,每一项都能把价格拉开一大截。 先看巴基斯坦的采购,2008年就有消息说巴方要从中国买 36 架歼 10,当时简氏防务周刊估的合同总金额才15亿美元左右,算下来单价刚过 4000 万美元。后来实际交付的歼 10CE 虽然是升级款,但2025年首批列装时,综合多方信息算下来单价也才 8000万美元上下,这背后全是“老朋友折扣”和批量采购的实惠。 巴基斯坦能拿到低价,首先靠的是“走量”。36架的采购规模摆在那,生产线不用为了小订单频繁调整,研发成本也能摊薄不少,这就跟咱们平时买东西 “多买多省” 一个道理。 更关键的是资金支持,巴方当年明确说了要靠中国的宽松信用贷款付款,连枭龙战机的采购都走的这个路子,利息低、还款周期长,等于变相降低了实际成本。而且中巴早有联合研发的底子,卡姆拉的航空工厂能造枭龙,歼 10 的维护保养、部分零配件生产说不定能就地解决,中国自然不用在合同里加太多后续服务的溢价。 再看印尼的2.1亿美元单价,这里面藏着“全套餐”的门道。印尼 2025 年官宣的 90 亿美元订单,表面看是买歼 10,实则是打包了一整套合作,防长明确说了要联合研发生产零部件,还要确保歼 10 能融进印尼现有的国防体系,这就得额外投入资金做系统兼容改造。更别提印尼特意要求配套霹雳 15E 导弹这种高端武器,光这导弹每枚就得几百万美元,算进整机价格里自然水涨船高。 时间差也是个重要因素,巴基斯坦早早就锁定了订单,那时候歼 10 刚闯国际市场,为了打开局面,定价本就亲民,美国智库当年都算过,歼 10 价格只有 F-16 的一半。而印尼采购时,歼 10CE 已经靠实战打出了名气,连法国阵风都得靠边站,印尼自己买的阵风单价都快 2 亿美元了,歼 10CE 即便涨到 2.1 亿,性价比依然能打,这就是“爆款溢价”的逻辑。 还有战略考量的隐性成本,巴基斯坦买歼 10 是为了应对印度的空中压力,中国出于地缘考量,自然愿意给出优惠价,这相当于用合理价格巩固战略伙伴关系。 而印尼和中国的军售更多是商业合作,虽然也有战略成分,但没有巴基斯坦那种“刚需互助”的背景,价格就得按市场化规则来。更别说印尼的需求更复杂,不仅要战机,还想借采购拉着中国合作造舰艇、护卫舰,歼 10 的订单等于是“敲门砖”,价格里难免包含了后续合作的“诚意铺垫”。 这么算下来就清楚了,巴基斯坦的8000万是基础款裸机和老友折扣,印尼的2.1亿是顶配机型加全周期服务加合作溢价,两者根本不是一个可比的维度。要是把印尼订单里的研发、配套武器、维护培训都剥离掉,核心战机的价格其实也跟国际主流三代半战机持平,只不过军售这生意从来都不是“一价一货”那么简单。
奖金高达800万!中国科学家刘永坦,辛辛苦苦研究了三十年,终于发现了藏在雷达“盲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