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正式发布的京东汽车,10月22日先以拍卖形式卖出了“001号特别版”,没想到超过2.5万多人前来捧场,最终经过4小时鏖战,竞价近2.4万次后,价格被一个神秘网友拍到了7819万的天文数字拿下。 要知道京东汽车的售价可能处于10-12万之间,等于是为了这第一辆纪念大于实际的车子,哪怕是刘强东亲自交车,溢价也实在太惊人。 京东汽车的这次亮相方式确实不走寻常路,一开始就以拍卖形式推出一辆编号“001”的特别版车型,这种做法本身就带着很强的象征意味。 换句话说,这种拍卖的重心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于它的“身份”和“故事”。 这其实也反映了当前造车行业的一种新趋势:品牌影响力有时候能压过产品本身的细节。 尤其是在一个新玩家刚入场的时候,是否能通过一次有声有色的亮相迅速引起大众注意,变得比传统的性能参数或技术介绍更重要。 京东这次就是通过浓缩的“话题点”迅速完成了品牌初曝光,从传播角度看,确实达到了效果。 不过,也正因为是以“纪念”和“象征”为主轴,多少也引来了不少争议。 有人质疑,这样的操作是不是过于重营销、轻产品?毕竟车辆最终还是要落地到使用和体验上,真正能站稳脚跟的车企,还是得靠扎实的产品力。 如果只是靠一次拍卖就想打响品牌,后续没有硬核产品跟上,那这场热闹可能转瞬即逝。 再观察京东汽车目前的整体布局,其实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作为一个以电商和供应链起家的企业,京东本身在资源整合、物流管理和数字化运营方面是很有优势的。 这些能力如果能被成功转化到汽车制造和销售环节,确实有可能带来一些新打法。 但也要看到,整车制造是一件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技术、管理和产业链协同的要求远高于传统电商业务。 平台思维和工业制造之间,还是有不小的鸿沟需要跨越。 另一方面,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各家车企不但在产品上卷得厉害,在服务、体验乃至品牌建设上也都下了不少功夫。 京东作为后来者,要想在这样一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站稳,单靠一场拍卖远远不够。 它需要在产品设计、制造品质、智能化体验甚至售后服务等方面都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否则用户的期待很容易变成失望。 当然,从品牌策略的角度来看,京东这一手“情绪价值”营销并不是没有道理。 在流量为王的当下,能在第一时间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拉过来,确实是开局的加分项。 只不过,造车毕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持久战。 一时的关注不代表长期的认可,更不能代替稳定的用户基础和持续的技术投入。 参考:大河财立方——京东001号汽车,获拍价超78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