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3月16日,张志忠烈士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年仅44岁。 主要信源:

尔说娱乐 2025-10-24 10:50:44

1954年3月16日,张志忠烈士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年仅44岁。 主要信源:(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台盟祭扫牺牲于台湾的隐蔽战线无名英雄(组图)) 台北马场町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去,44岁的张志忠整理了一下囚衣的领口。 这位中共台湾地下党的领导人,在1954年3月16日这个阴冷的早晨,迎来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当狱卒打开牢门时,他平静地站起身,目光扫过牢房里那些关切的面孔。 张志忠的革命生涯始于更早的岁月。 1947年,他受党组织派遣潜入台湾,开始在岛内建立地下组织。 那时的台湾刚经历二二八事件,社会动荡不安。 张志忠化名"老吴",穿梭在台北的街巷之间,秘密发展党员。 他的妻子季沄则负责联络工作,两人在险恶环境中建立起台湾省工委的武装部门。 1948年夏天,张志忠在竹山地区组建了第一支武工队。 训练基地设在一片茂密的竹林深处,队员们白天学习游击战术,夜晚则潜入村镇张贴革命标语。 有一次,他们用红漆在桃园的一段公路护坡上刷写"毋忘二二八"的大字,让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 随着工作开展,张志忠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从台北的海山区到桃园的大溪镇,从新竹的关西到苗栗的大湖,他建立起多个秘密据点。 在乌涂窟山区,他开办训练班,教授地下工作者如何使用密写技术、如何建立安全屋。 这些工作为后来台湾的地下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 然而危机在1949年悄然逼近。 基隆中学的《光明报》案成为转折点,国民党特务顺藤摸瓜,开始大规模搜捕地下党员。 这年年底,张志忠夫妇在台北万华区被捕。 当时他们正骑自行车前往一个秘密联络点,特务开车撞倒张志忠后实施了抓捕。 在狱中,张志忠遭受了严刑拷打。 特务用竹签刺他的手指,用烙铁烫他的胸口,但他始终没有透露任何组织秘密。 难友后来回忆,每次受刑回来,张志忠都会在牢房的墙壁上刻下正字,记录自己被拷问的次数。 他常对难友说: "我们每坚持一天,就是为革命多争取一天时间。" 季沄被关在女牢,她同样经受住了残酷的审讯。 1950年深秋的一个清晨,季沄等六人被押往马场町刑场。 临刑前,她将一件打满补丁的囚衣交给同牢的难友,轻声嘱咐: "有机会的话,把它交给我丈夫。" 张志忠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后,在牢房里静坐了三日。 之后他更加坚定地开展狱中斗争,组织难友学习革命理论,用筷子在牢房地上教大家认字。 他甚至通过秘密渠道,继续指导狱外同志开展斗争。 国民党当局见始终无法使张志忠屈服,最终决定处决他。 行刑那天,张志忠拒绝蒙眼,自己走到刑场中央。 枪响之前,他高呼革命口号,声音穿透了马场町的晨雾。 多年后,当这段历史得以重见天日,人们才发现张志忠在狱中留下的遗物: 一本用香烟盒纸写成的日记,记录着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一枚磨得发亮的铜扣,是妻子季沄留给他的唯一信物。 这些物品如今被保存在纪念馆中,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张志忠夫妇的子女后来由弟弟张再添抚养成人。 虽然生活清贫,但张再添始终精心保管着兄嫂的遗物,等待沉冤得雪的那一天。 1998年,张志忠和季沄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段被尘封的历史终于得到正名。 在台湾嘉义的一处公墓,如今立着一块简单的石碑,上面刻着张志忠和季沄的名字。 每年清明,总有人悄悄前来献花。 这些无名祭奠者中,有历史研究者,有当年的难友后代,也有被这段历史感动的年轻人。 他们用这种方式,铭记那些为理想献身的革命者。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信仰和勇气能够超越时空,激励后人。 张志忠夫妇用生命捍卫的理想,至今仍在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他们的故事,成为台湾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4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