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24 10:51:07

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早搭备用系统、换国内供应链,中国基地反超研发,推出国产SiC模块,还断荷兰研发资金,最终让欧盟车企承压!” 谁也没料到,闻泰刚完成收购就下了步险棋,没在荷兰追加半分投资,反而从国内调去大批技术专家,直奔安世的各个工厂。这些专家不是去当甩手掌柜的,而是带着精密仪器一点点拆解产线,小到芯片封装的焊点工艺,大到晶圆制造的光刻机参数,全都记录在案。 拆解清楚了就开始动真格的,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原本只做简单加工,闻泰直接把荷兰的核心产线技术平移过来,还拉来国内的设备厂商改造生产线。 有人当时觉得这是瞎折腾,说 “半导体产线哪是说迁就能迁的”,可没过多久,东莞基地就已经能产出和荷兰原厂一模一样的产品,甚至良品率还高了两个百分点。 荷兰那边的反应很快,2025 年 9 月 30 日,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下了狠手,给安世下了部长令,一年之内不准动任何资产、知识产权和人员。紧接着阿姆斯特丹的法庭又添了把火,暂停了闻泰派去的 CEO 职务,还逼着安世加了个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把闻泰持有的股份几乎全托管给了第三方。 更阴的是后续的小动作,荷兰方面悄悄断了安世荷兰总部的系统权限,国内派去的管理人员连生产调度系统都登不上。他们还撺掇当地管理层停发中方员工工资,想逼这些技术骨干走人,觉得没了系统和人手,闻泰在欧洲的业务就得停摆。 可荷兰这步棋算是踢到了铁板上,他们压根没料到,闻泰早就在国内搭好了全套备用系统。从生产管理的 ERP 软件到研发用的仿真平台,全是自主研发的,和荷兰那边的系统完全独立。 之前拆解产线时,所有核心数据早就同步到了国内服务器,就算荷兰这边断了网,东莞基地的生产计划都不受影响。 供应链替换更是早有准备,安世原来依赖的欧洲元器件供应商,闻泰早就找好了国内替代方。比如德国产的封装胶水,国内企业花了大半年攻关,不仅参数达标,价格还便宜三成。 最关键的晶圆材料,闻泰跟国内头部晶圆厂联合研发,现在 8 寸晶圆的供应比欧洲那边还稳定。客户认证这块也没卡壳,毕竟产品质量没打折扣,车企们也乐意接受国产供应链。 等到荷兰发现这些招数都不管用的时候,中国基地的研发进度已经悄悄反超了。闻泰去年就砸钱在东莞建了 8 寸 SiC 和 GaN 产线,今年 5 月直接拿出了 1200V 车规级 SiC MOSFET 系列产品,能用到车载充电器、牵引逆变器这些关键汽车部件上,现在已经送样给几家车企做认证了。 反观荷兰的研发中心,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闻泰直接停了对那边的研发资金注入,没有资金支持,新芯片的研发项目全停了。 原来的核心团队要么被挖到中国,要么跳槽去了其他公司,留下来的人连实验设备都快开不起来。以前荷兰总部还能指导中国基地,现在反过来得盯着东莞这边的技术动态,生怕被甩得太远。 这一连串变化,最慌的是欧盟的车企,大众、宝马这些巨头一直依赖安世的半导体产品,以前荷兰总部供货稳定,大家都没当回事。现在安世的主要产能和研发都往中国转,荷兰那边随时可能断供。 更要命的是,闻泰的国产 SiC 模块成本比欧洲同类产品低不少,要是优先供应国内车企,欧盟车企要么得花高价抢货,要么就得等着生产线停工。 有车企高管私下抱怨,荷兰政府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来安世在欧洲的产业链里好好的,非要搞政治干预,结果把中资企业逼得加速国产化,反而让欧洲车企失去了供应链优势。现在不少车企都在跟闻泰谈长期合作,想把中国基地列为核心供应商,可这时候话语权早就不在欧洲这边了。 闻泰这波操作确实够高明,从一开始就没把宝押在别人身上,知道半导体这种核心产业,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拆解产线是为了吃透技术,迁移产能是为了保障供应,搭备用系统是为了应对风险,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子上。荷兰那边想用强权施压,没想到反而帮闻泰加速了国产化进程,最后把压力全传导给了自己人。 现在再看这场博弈,就能明白为啥说闻泰有谋略。不是逞一时之快,而是算清了长远的产业账。半导体产业的竞争从来不是一两年的事儿,谁能掌控技术、产能和供应链,谁就能笑到最后。 荷兰的教训也摆在这儿,想用政治手段卡别人脖子,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毕竟现在的中国企业,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样子了。

0 阅读:0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