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国商务部表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

烟雨评社 2025-10-24 10:51:18

10月23日,中国商务部表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奔赴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经贸磋商。 10 月 23 日中国商务部的一则公告,让原本有些紧绷的中美经贸氛围有了新动向 ——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在 24 日到 27 日率团去马来西亚,和美方展开新一轮经贸磋商。 这消息一出来,不少关注中美产业链的人都在琢磨,这次在马来西亚的会面,能不能解开近期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僵局。毕竟从 9 月美国推出 “穿透性制裁”,到 10 月中方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两边的经贸互动里藏着不少待解的问题。 这次磋商的时间和地点其实藏着讲究。选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刚好避开了即将召开的韩国 APEC 峰会,不用受多边场合的议题牵制,能更聚焦中美之间的核心矛盾。而且从 24 日到 27 日整整四天的会期,比以往单次两天的磋商时间多了一倍,说明双方要谈的内容不简单。 有接近磋商筹备的人士透露,中方代表团里除了商务部官员,还特意带上了工信部、海关总署的专家,连稀土行业协会和半导体企业的代表也随行,显然是准备针对美方最关心的稀土供应、半导体管制,以及中方在意的关税减免、供应链限制等问题,进行更细致的沟通。 美方这边的参会阵容也透露出重视程度。根据美国财政部 23 日晚更新的行程,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会一起带队,这是今年以来美方首次派出两位内阁级官员共同参与中美经贸磋商。 更值得注意的是,代表团里还包括了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代表,要知道之前美国半导体企业多次呼吁政府放宽对华出口限制,这次协会代表随行,很可能是想在磋商中传递行业对供应链稳定的诉求。 毕竟 10 月以来,美国 EDA 软件巨头 Synopsys 已经因为对华出口受限,丢了近 8 亿美元的订单,不少芯片企业都在盼着双方能在技术贸易上找到平衡点。 磋商要解决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美国 9 月底推出的 “穿透性制裁”。这项规则把制裁范围扩大到中企持股超 50% 的海外子公司,直接导致美国企业数千份出口许可申请积压。 中方在前期沟通中已经明确表示,这种 “一刀切” 的制裁不仅搅乱了全球供应链,还让不少美国企业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就像甲骨文原本和中国云服务商谈好的数据库合作,因为新规卡壳,现在已经被阿里云趁机抢占了 30% 的份额。这次中方大概率会提出,希望美方先暂停这项规则的执行,至少给企业 6 个月的过渡期,让产业链有时间调整。 稀土和半导体的 “双向诉求” 也会是磋商的重点。美方一直想让中方放宽稀土出口管制,尤其是钕、钐这些用于芯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元素。但中方的态度很明确,稀土出口可以谈,但美方得先取消对中国半导体设备的进口限制。 比如 ASML 的 14 纳米光刻机,至今还被卡在美方的出口许可清单里,导致国内部分晶圆厂的产能利用率只能维持在 70%。 有行业数据显示,要是美方不松口,2025 年中国稀土对美出口量可能会再降 15%,而美国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电机成本会跟着涨 8%,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两边不得不坐下来好好算账。 还有中方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的问题,也可能在磋商中找到折中方案。10 月以来,美国货轮为了避费,要么绕去韩国釜山港中转,要么租赁非美国籍船舶运输,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还导致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周期延长了 10 天。 美方已经私下提出,希望中方能对农产品运输船舶减免特别港务费,作为交换,美方可以考虑降低中国输美家具、家电的关税。毕竟目前中国输美家电的关税还维持在 25%,比 2018 年前高了 18 个百分点,不少家电企业都在盼着关税能回到正常水平。 这次磋商能不能有实质性进展,还要看双方能不能在 “互利” 上找到共识。中方已经放出信号,要是美方愿意在半导体设备出口和关税上让步,中方可以在稀土供应稳定性上给出承诺,甚至考虑和美方共建稀土加工技术联合实验室。 而美方要是能暂停 “穿透性制裁”,中方也会加快审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通关速度 —— 要知道现在美国大豆对华出口的通关时间,比巴西大豆多了 3 天,这直接影响了美国农场主的销售周期。 从目前双方释放的信号来看,这次马来西亚的磋商更像是一次 “问题梳理会”,不一定能立刻达成全面协议,但至少能为后续的互动定下基调。 毕竟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产业链早已深度绑定,就像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公告里说的,“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才是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正道”。 信源:新华社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