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法国对外宣布了 2025年10月23日,法国高速公路运营商万喜公司宣布,一辆电动重型货车在巴黎附近的A10高速公路上成功完成了“边开边充”动态感应式充电测试,这说白了就是把高速公路直接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无线充电宝”。(据央视新闻) 这技术听着玄乎,其实原理特实在。万喜在1.5公里的路面下埋了900个铜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场,车上装个接收器就能“隔空取电”。实测数据够亮眼,瞬时功率能飙到300千瓦,平均也有200千瓦,重卡跑1公里就能补1公里续航 。 跑长途的卡车司机都懂这苦。现在电动重卡充电得等1小时,高速充电桩还老排队,电费快飙到3块一度,算下来每公里成本快赶上油车了。这技术要是普及,车开着就充电,根本不用停,运营效率直接拉满。 敢干这事儿的万喜可不是小公司。这是全球顶级的基建巨头,2023年营收688亿欧元,手下28万人,上海金茂大厦、卢浮宫入口都是它的手笔 。这次和大学、以色列公司联手,显然是奔着落地去的,不是搞噱头。 但别光看热闹,这事儿的坑也不少。先算经济账,1.5公里埋900个线圈,光基建成本就得砸一大笔。后期维护更头疼,路面压坏了、线圈进水了,修起来比普通公路麻烦多了 。 车辆适配也是道坎。不是所有电动车都能装接收器,得车企专门改造。现在连充电接口标准都没完全统一,这动态充电的标准要达成共识,不知道要磨多久嘴皮子 。 不过这技术的环保价值确实硬。欧洲商用车碳排放占比不低,万喜说这技术能让汽车排放量降86%。刚好赶上欧洲收紧排放标准,这步棋踩得挺准,政策上肯定能捞到支持。 对比下其他国家,美国搞远距离充电,韩国专攻多设备同时充,但法国直接瞄准重卡这个难啃的场景,确实更接地气。咱们国内也在搞无线充电试点,但多是静态的,动态测试还在实验室阶段 。 说到底,这技术是块好料,但离端上餐桌还远。2030年普及的目标看着美好,可基建成本、标准统一、设备维护这三座大山,哪座都不好搬。它给电动车续航焦虑指了条明路,可怎么走通还得一步步试。 现在该激动的是物流企业,要是真能落地,每公里充电成本可能低到0.2元,一年能省不少钱 。但对普通车主来说,短期内还是得靠充电桩。这“公路充电宝”能不能成气候,还得看后续的实打实战果。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