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彻底火了,不仅香港,连人民日报都点赞!10月18日报道,74岁香港老人长途跋

春秋说史 2025-10-24 17:54:54

这下彻底火了,不仅香港,连人民日报都点赞!10月18日报道,74岁香港老人长途跋涉两百多天,居然是为了重走长征路! 站在陕西吴起镇长征纪念园,74 岁的郑镇炎颤抖着翻开相机相册 , 泸定桥铁索泛着冷光,夹金山积雪沾着镜头,藏民递来的酥油茶似仍冒着热气。 这些画面,串联起他 200 多天、徒步千里的征程,谁也没想到,这位头发花白的香港老人,竟用双脚丈量了那段传奇长征路。 1972 年,还是大学生的郑镇炎在图书馆偶然翻开《红星照耀中国》,书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描写,像火种点燃了他的心。 "他们踩着草鞋,顶着枪林弹雨前行",这段文字在他心底埋下种子,一藏便是半个世纪。 2024 年 10 月 17 日,恰逢中央红军长征出发 90 周年,郑镇炎背着印着 "香港大爷重走长征路" 的红旗,从江西于都启程。 他的行囊极简:一本党史书、一台相机、几本日记和换洗衣物。 每天天不亮出发,傍晚才在民宿或村舍落脚,日均徒步 25 公里、耗时八九个小时,这般强度对年轻人都是挑战,更何况年过七旬的他。 最艰难的是翻越四川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的山路上,他每走几步就喘不过气,胸口像压着巨石,寒风刮得脸生疼。 可望着崎岖山路,想起当年红军穿单衣、踏草鞋翻越的场景,他咬牙给自己打气:"他们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 两百多天的徒步征程中,强伯硬生生走坏了三双鞋。每双鞋的鞋底都磨得薄如纸片,鞋帮布满开裂的纹路,鞋带也换了好几回,鞋尖处还沾着各地的泥土,见证着他走过的山路、泥泞与石板路。 他随身的笔记本早已记满,封面被摩挲得发旧,内页里密密麻麻的字迹,有的被汗水晕开了边角,有的写得急促有力,上面记着藏区牧民递来的酥油茶温度,山村小孩追着喊 "加油" 的模样。 也记着对爷爷的思念 ,想起爷爷生前讲的老故事,想起小时候爷爷牵着他的手走过田埂,字迹便会不自觉放缓,字里行间满是化不开的温情。 沿途的温暖,成了前行的力量。藏区牧民见他体力不支,主动当向导、端来酥油茶抗高反。 江西祁禄山镇民宿老板得知来意,悄悄将 328 元房费降到 120 元,吃饭时还额外加菜。 交警的指引、路人的热水、村民的 "加油",都被他仔细记进日记,成了旅程珍贵注脚。 他用相机定格每处风景:泸定桥铁索在风中摇晃,草地野花倔强绽放,沿途百姓笑脸淳朴。这些影像,既是旅程见证,更是他想带给更多人的礼物。 抵达吴起镇那天,郑镇炎在纪念园翻看照片,52 年前书中的文字,如今成了脚下的路、眼前的景。 回到香港后,他举办 "我的长征路" 摄影展,礼堂座无虚席。面对 "这么大年纪何必折腾" 的疑问,他笑着回应:"不是炫耀体能,是想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看清这段历史的厚重。" 如今,他正筹备 "薪火相传长征行",盼带动港澳青年亲踏征途,感受跨时代精神。 他的故事迅速传开,《人民日报》点赞:"一段征程,两种时空,同样的精神传承。" 网友称赞他是 "真正的偶像":"年过七旬为信念赶路,这才是该追的星。" 郑镇炎的长征,从非历史复制。他用双脚追问信念与传承的答案 ,信念无关年龄,心中有火便无惧路遥,传承不是冰冷文字,而是亲身感受与践行的行动。 对此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0 阅读:2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