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德国方面宣布,其外长瓦德富尔将取消本周日对中国的访问。原因居然是除

观今言史啊 2025-10-25 09:57:12

10月24日,德国方面宣布,其外长瓦德富尔将取消本周日对中国的访问。原因居然是除了和王外长的会见之外,北京没有人愿意见他。那么如何看待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呢?   瓦德富尔这趟访华本来是上任后的头一回,带着一肚子诉求来的,经济上,他急着跟中方谈稀土、半导体这些事儿。   德国的汽车、机械制造业离不开这些关键材料,现在全球供应链不稳定,德国工厂的生产线都快卡脖子了,能不急吗?   毕竟前八个月中德贸易额摆在那儿,中国还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真闹僵了吃亏的是德国企业。   可政治上,他又想摆姿态,一边说坚持既定原则,一边又扯些模糊的话,试图给台湾在敏感问题上找所谓的“自主空间”。   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核心利益上没有含糊的余地,之前就已经亮明立场,那些模棱两可的表述不是中立,而是在给分歧留空间。   外交这事儿讲究个“对等”,你想谈经济合作捞实惠,又在原则问题上打擦边球,哪有这么好的事?   德国媒体自己都评论,瓦德富尔延续了前任的说教模式,却没搞懂和中国打交道得拿出实在态度,光想着“拿利又要脸”,根本行不通。   再看看外交上的规矩,会见安排从来都是双向沟通的结果,要是德方真带着解决问题的诚意,把重点放在供应链合作这些双方都能受益的议题上,中方没理由不积极对接。   可这次瓦德富尔访华前,一会儿要跟盟友表忠心,一会儿又想跟中方要好处,把访问搞成了“秀姿态”和“求利益”的混合体。   这种矛盾的定位,让中方没法安排更高层级的会见,总不能陪着你一边试探底线,一边谈合作吧?   德国国内的矛盾其实也拖了后腿,默茨政府上台后,一边要安抚国内企业,毕竟八千多家德国企业在华有生意,供应链断不得;一边又要跟盟友保持一致,想在国际上摆“强硬姿态”。   这种左右拉扯的心态,反映在外交上就是政策摇摆,瓦德富尔夹在中间,既想满足企业的经济诉求,又想挣到政治上的“印象分”,结果把牌打砸了。   这事儿说穿了,不是中方故意冷落,而是德方没理清“原则”和“利益”的关系。   以前默克尔时期,中德关系能领跑中欧合作,靠的就是相互尊重核心利益,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试探。   现在德国想在敏感问题上玩文字游戏,又舍不得经济上的实惠,这种“两头占”的想法本身就不现实。   瓦德富尔取消访问后,德方说“表示遗憾”,可遗憾归遗憾,得想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不能抱着“既想谈生意,又想踩红线”的心态。   外交不是超市购物,不能挑着利益要,背着原则走,德国要是真看重中德合作,就得先把姿态摆正,在核心问题上拿出明确态度,不然再多次“延期访问”,只会让双方的信任越来越淡。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德国对推迟外长访华表示遗憾》

0 阅读:126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