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朱棣削藩,明初权力角逐的门道就这么摆在台面了,藩王是焦点,朝堂是战场。 分封的时候朱元璋一心稳边疆,诸子被拎出来,各自封王,边境军事实打实。好像很周全,但朱允炆一上来就觉得藩王压得喘不过气,这谁都预料不到。 建文帝上手就是一阵猛操作,几个月拆掉四个藩王,朝里议论翻天。按理这时候的不稳当很明显,手里的底牌没人看明白,谁能想到朱棣就忍不住带头反了天? 朱棣进京不是一拍脑门的事。恢复王爵、送礼、抬待遇,这些细节没谁敢漏。朝中权贵也跟着松一口气,局面倒是稳住。可是真的完了?其实是明面上的安抚,背地里一点一点拔刺。 改封、削护卫、禁武权这些大动作操作得隐蔽。谷王、齐王那些有点动作的,就甩霹雳手段。只要露头,朱棣随时下手。说实话,这里面有一半机会成分,秦王晋王早没人了,也算是给他开了道。 可是,刚刚表面和平之后,明朝藩王又变成了新的包袱。不让参政、不准亲王见面,藩王又成了闲人。这么折腾下来,大明还不是又多了财政负担? 整场削藩,朱棣表面稳重,骨子里狠辣,他赢得了局,但后头麻烦还远远在。看着风平浪静,不知下一个刺头藏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