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名人高马大的土耳其士兵,见志愿军战士董明德筋疲力尽,便想趁机弄死董

桑代克 2025-10-25 17:20:32

1950年,一名人高马大的土耳其士兵,见志愿军战士董明德筋疲力尽,便想趁机弄死董明德,却不想董明德不是一般的志愿军战士…… 1950 年 11 月的朝鲜德川郊外,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风像刀子似的刮在人脸上,刚打完德川阻击战的志愿军战士董明德靠在一截断树干上直喘粗气。他所在的42军125师刚完成对敌军的穿插包围,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身上的棉衣结着冰碴,手里的步枪枪管都冻得发僵。 就在这时,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从雪堆后传来,探出个留着大胡子的脑袋,是个土耳其士兵,高鼻梁深眼窝,比董明德高出大半个头,腰里别着那标志性的长刀,显然是落单的散兵。 这土耳其士兵是刚到朝鲜的土耳其第1旅的人,他们旅五千多人十月中旬才在釜山港上岸,换了美军装备却还没适应战场。这会儿“联合国军”的“圣诞攻势”正被志愿军打垮,土耳其旅奉命在瓦院一带掩护右翼,结果被打得七零八落,部队全冲散了。这士兵大概是看到董明德拄着枪站都站不稳,眼里露出狠劲,握着长刀就扑了过来,大概觉得捡个“软柿子”捏能立个功。 他哪儿知道,眼前这筋疲力尽的志愿军可不是普通战士。董明德1947 年就参军,打了二十多场仗,光是一等功就立了三次。 就在几天前,他还带着七班夜里摸进敌军小分队,一口气毙敌7名俘敌3名,硬生生抠出了重要情报;后来为夺通往月浦里的桥,他带着战士直接跳进冰冷的江水里,上岸后全歼30名守敌,浑身冻得发紫都没皱一下眉。这会儿虽然累得手都发抖,但战场本能早就刻进了骨子里。 眼看土耳其长刀带着风声劈过来,董明德往雪地里一滚,躲开的同时顺手抓了把积雪甩过去。那土耳其士兵被雪迷了眼,动作慢了半拍,董明德趁机撑着树干站起来,枪托对着他膝盖就砸过去。 只听“咔嚓” 一声闷响,土耳其士兵疼得单膝跪地,长刀也脱了手。这时候董明德才看清,这家伙军装里还塞着没吃完的硬面包,估计是撤退时慌忙揣的,他们旅连吃的都得美军专门找日本工厂代工,连后勤都没理顺,战斗力可想而知。 其实这土耳其旅从一开始就透着不靠谱,旅长是个参加过一战的老准将,连英语都不会,美军的命令传达到他这儿能错一半。刚到朝鲜时,他们还把南朝鲜军当成志愿军揍了一顿,打死打伤不少自己人,还缴获了青天白日旗当战利品,闹了天大的笑话。这会儿碰上董明德这种身经百战的硬茬,简直是撞在了铁板上。 那士兵缓过劲来想扑上来抱摔,董明德侧身躲过,左手锁住他的胳膊,右手抽出腰间的刺刀顶在了他腰上。这动作干净利落,还是之前夜袭练出来的本事。那土耳其士兵瞬间泄了气,他大概没见过这么能打的“疲惫兵”,其实董明德这会儿肚子里早就空了,干粮昨天就分给伤员了,全靠一股劲撑着。 没过多久,董明德的战友赶了过来,看到被制服的土耳其士兵都笑了,这已经是他们缴获的第三个土耳其俘虏。后来统计,这仗下来土耳其旅损失了3514人,差不多七成兵力没了,武器丢了一多半,直接丧失了建制战斗力。而董明德这一战又立了小功,后来志愿军司令部给他记了特等功,还授了“二级英雄”称号,朝鲜方面也给了他三级国旗勋章。 谁也没想到,这个在冰原上徒手制服敌人的英雄,后来复员回山东老家务农,把一箱子军功章藏在箱底五十年,直到2020年外孙整理遗物才发现。而那些土耳其士兵大概到回国都没弄明白,为什么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志愿军,总能爆发出那么大的力气,他们不知道,这股力气来自多少次硬仗的锤炼,来自藏在心里的信念,就像董明德常说的,哪怕只剩一口气,也得把敌人挡在身后。

0 阅读:69
桑代克

桑代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