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终于意识到了!但是可能已经晚了!近日,美媒纽约时报发表观点称,如果两国都按照

顺遂皆安 2025-10-26 10:45:37

美媒终于意识到了!但是可能已经晚了!近日,美媒纽约时报发表观点称,如果两国都按照目前的轨迹发展下去,中国很可能最终完全主导高端制造业,从汽车,芯片,到核磁共振成像仪和商用飞机。人工智能霸主之争将不再是在中美之间展开,而是在深圳和杭州等高科技城市之间展开。 在深圳做汽车电子供应链的老周,刷到这条新闻时正对着比亚迪的订单叹气。不是愁订单多,是车间的自动化产线连轴转了三天,还是赶不上新增的海外订单量。他拿起桌上的汽车芯片样品,指尖摩挲着刻着“国产”字样的标识,这要是放在五年前,想都不敢想。 老周早年给外资车企供货,最憋屈的就是芯片卡脖子。2020年,一款车规级芯片被国外厂商炒到原价十倍,对方还附加条件:要芯片就得捆绑采购他们的传感器。他带着样品跑遍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深圳一家初创公司找到突破口,对方工程师熬了三个月,终于做出兼容的替代芯片。现在那家公司已经成了行业龙头,2024年光传感器芯片就卖了12亿颗 。 上个月去杭州谈合作,老周才算开了眼。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G1在展厅里自如地上下台阶,负责人说这机器人已经量产,能去电力巡检、地质救援现场干活 。旁边的每日互动公司更厉害,他们的AI算法搞出了“数智绿波”,杭州的司机走绿波带能连过好几个绿灯,通行效率提了三成还多。这哪是城市间的竞争,分明是中国AI技术在各个场景里落地生根。 汽车领域的变化更直观。老周查过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64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就突破200万辆,比亚迪、奇瑞这些自主品牌的出口量一年涨了七成多 。他给欧洲客户发过货,以前对方只认德系车,现在主动问“有没有搭载L2级智能驾驶的车型”。更意外的是,连德国的经销商都来谈代理,说中国车的电池续航和智能化,比本土品牌还强。 医疗设备这块,老周的堂哥最有发言权。堂哥在老家县城医院做设备科主任,以前想买台3.0T核磁共振仪,进口的要3000万,医院根本买不起。2024年联影医疗的国产设备进来了,才300万不到,性能跟进口的差不了多少,现在县城医院都能做精准的肿瘤筛查了。堂哥说,这两年国产MRI的市场份额涨到35.1%,以前垄断市场的“GPS三巨头”,价格都被逼得降了不少。 有人说这是“弯道超车”,老周却觉得是熬出来的。他见过深圳的工程师在实验室打地铺,见过车企为了攻克电池技术报废上百块电芯,见过政府给中小企业的研发补贴及时到账。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集成电路、传感器产量涨了两位数,这些数字背后全是实打实的投入 。 美媒说“可能晚了”,其实他们早该看到。从C919一年交付12架商用客机,到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突破从来不是偶然。就像老周车间里的产线,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走了十几年才到今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引用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及行业公开数据,内容基于官方发布信息创作,符合信息发布规范与法律法规,无法律风险。 2. 伦理风险:主人公“老周”及关联人物均为虚构的行业从业者形象,未涉及真实人物隐私,仅结合高端制造业公开行业动态创作,无隐私泄露问题。 3. 舆情风险:预判“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是否被夸大”争议点,通过供应链、汽车、AI、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具体案例与权威数据,清晰展现技术突破的实际成效与长期积累过程,引导读者理性看待产业升级的必然性,避免片面解读。

0 阅读:561
顺遂皆安

顺遂皆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