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别碰韩国人,否则让你家破人亡。 近期,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未来国际犯罪组织,包括东南亚诈骗集团,若胆敢碰韩国人或将其卷入犯罪,我要让他们知道结局只有家破人亡。” 据说,约80名韩国人在柬埔寨下落不明!犯罪组织专盯20~30岁年轻人,而“高薪工作”背后其实是陷阱。 就在几天前,一名22岁韩国大学生在柬埔寨被犯罪团伙折磨致死,尸体被发现时全身布满电击伤痕——这只是冰山一角。 韩国外交部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已有330名韩国人在柬埔寨失踪,是去年的1.5倍,其中80人至今下落不明。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太子园区”是亚洲最大电诈基地,园区围墙高达5米,外围布满铁丝网和监控探头。犯罪集团用高音喇叭循环播放:“韩国人来了!待遇从优!”他们甚至伪造韩国企业公章,制作逼真的工作合同。 李在明的强硬表态看似突然,实则暗藏玄机。2025年韩国青年失业率已飙升至5%,创十年新高。首尔大学调查显示,20-30岁群体中62%认为“与其饿死不如冒险”。 犯罪集团正是利用这种绝望情绪,将招募广告包装成“逃离内卷的机会”。李在明清楚,若再不采取行动,明年大选前民众的怒火将烧到执政党身上。 但政策执行面临巨大阻力。韩国与柬埔寨尚未签订引渡条约,犯罪集团头目往往持有第三国护照。2024年韩柬联合行动中,警方突袭三个电诈窝点却扑了空。 犯罪集团提前收到风声,带着受害者连夜逃往老挝。更棘手的是,柬埔寨政府的态度暧昧不清。金边警局发言人私下坦言:“抓人容易,但谁来保证这些‘劳动力’回来后不报复社会?” 韩国政府并非毫无作为。1980年代全斗焕政权曾用铁腕打击黑帮,仅1983年就逮捕1.2万名犯罪团伙成员。 但当时的做法简单粗暴:没收财产、公开处决,结果导致黑帮转入地下,催生了更隐蔽的犯罪网络。 2025年7月,韩国警方在曼谷机场截获一名电诈头目,对方随身携带五本假护照: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各一本,甚至还有梵蒂冈的“宗教人士签证”。 更荒唐的是,当警方要求柬埔寨方面引渡主犯时,对方提出要用“100吨大米换人”。这种荒诞背后是残酷的现实。 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犯罪经济”。金边一名出租车司机说:“抓了一个头目,明天就有新人顶上,他们背后站着整个村子。” 韩国政府试图用经济制裁施压。2025年9月,他们将柬埔寨太子集团列入“黑名单”,冻结其海外账户。 但两天后,该集团就通过迪拜的离岸公司转移了3亿美元资产。首尔大学国际法教授金在恩指出:“犯罪集团早把资金分散到12个国家,冻结账户就像打地鼠。” 李在明的强硬立场在韩国社会引发激烈争论。保守派报纸《朝鲜日报》头版刊登“总统守护国民”的大幅照片,而进步派媒体《韩民族新闻》则质问:“用民族主义掩盖治理失败,这是负责任的政府该做的吗?” 在首尔光化门广场,支持者举着“李总统做得对”的标语游行,反对者则高呼“先解决就业再谈爱国”。 东南亚电诈问题本质上是地缘政治的缩影。当中国加大反诈力度后,犯罪集团立即转向韩国,因为韩美同盟让这些集团认为“有靠山”。 2024年美军撤离阿富汗时,就有传言称塔利班与韩国电诈集团达成“互不侵犯协议”——用阿富汗山区作为中转站,换取韩国的通信技术支持。 美国的态度耐人寻味。国务卿布林肯在记者会上表态“支持韩国打击犯罪”,但五角大楼随后宣布将向柬埔寨提供“反恐训练”。 李在明的“家破人亡”宣言短期内可能震慑犯罪集团,但长期来看治标不治本。真正需要改变的是韩国社会的结构性矛盾。 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才会铤而走险。釜山商会建议:“与其派警察去抓人,不如给中小企业减税,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 科技或许能提供新思路。仁川市试点“虚拟现实反诈培训”,让年轻人亲身体验被骗过程。参与的大三学生李在勋说:“原来骗子连我妈的生日都知道,以后再不会轻信网上招聘了。” 这种“沉浸式教育”在试点学校使受骗率下降37%,但推广需要巨额资金,这对负债率已达GDP 45%的韩国政府来说压力山大。 站在首尔南山塔俯瞰,李在明办公室的灯光与西哈努克港的犯罪园区遥相呼应。这个从人权律师转型为总统的政治家,正用最激烈的方式解构跨国犯罪的复杂性。 当他在新闻发布会上挥舞拳头时,身后电子屏闪过一行小字:2025年韩国国家债务突破1000万亿韩元,创历史新高。 有人哭诉被骗经历,有人分享防骗技巧,更多人在追问:除了喊口号,我们还能做什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 李在明警告东南亚诈骗集团:别碰韩国人,否则让你家破人亡;此前有韩国大学生被犯罪团伙折磨致死 杭州日报2025-10-25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