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沮丧地说,稀土是美国发现的,结果技术转让给了中国,中国用稀土卡我们,美国大胡子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说过类似的话。不仅荒谬至极,而且大言不惭。再说,凭美国资本家的贪婪像饿狼一样,会给你好的专利转让。 先不说“稀土是美国发现”这个离谱说法,单说“技术转让给中国”,就像是饿狼哭诉自己把肉分给了绵羊,纯属颠倒黑白。1794年芬兰化学家加多林首次分离出稀土元素“钇”时,美国建国还不到20年,刚从独立战争的硝烟里喘过气,连像样的科研机构都没有,哪来的能力“发明稀土”? 稀土家族17种元素的发现跨越了一个半世纪,欧洲科学家主导了大部分进程,美国直到1947年才找到最后一种元素钷,这会儿反倒把整个稀土的发现权揽到自己身上,脸皮厚度着实令人惊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确实在稀土领域风光过一阵子,凭借先发优势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出口,还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封锁提纯技术,那会儿怎么不说“共享技术”? 当时国际上主流的稀土分离方法是离子交换法和分级结晶法,不仅效率低,成本还高,提纯纯度更是难达标,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只能依赖进口高价稀土产品。 转折点出现在1972年,中国物理化学家徐光宪院士带领团队,从稀土化学键的基本规律入手,发现了“恒定混合萃取比”的核心规律,创立了串级萃取理论,硬生生把稀土提纯纯度提高到99.99%。 这项技术有多牛?它让中国稀土分离效率提高10倍以上,成本大幅下降,直接让国际稀土价格暴跌70%,那些靠垄断技术赚黑心钱的西方国家企业,瞬间失去了竞争力。 美国之所以从稀土垄断者变成依赖者,根本不是中国“抢”了生意,而是美国资本家的贪婪和短视亲手放弃了这个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后,稀土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环保问题逐渐凸显,而美国本土环保审批流程冗长到令人发指,一项矿业项目审批能拖29年,人工成本也远高于其他国家。 更重要的是,稀土精炼在当时利润微薄,远不如金融、科技行业来钱快,美国资本家们像饿狼盯着肥肉一样,纷纷把资金抽离稀土产业,转而投向能快速获利的领域。 美国唯一的稀土矿——加州芒廷帕斯矿,其运营商Molycorp公司就因为环保成本高企、技术路线落后,在2002年被迫关停,2015年彻底破产。 而中国则在徐光宪院士的技术推广下,建起了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企业逐渐形成规模,不仅解决了环保难题,还构建了从开采、分离到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2024年全球85%的稀土加工产能集中在中国,美国对稀土进口的依赖度高达97%,形成了“全球挖矿、中国提纯”的产业格局。 现在美国想把稀土产业夺回去,纯属开历史倒车,既没技术支撑,也没产业基础,2017年重启芒廷帕斯矿的MPMaterials公司,堪称美国稀土产业的“希望之星”,但这家公司直到2024年,80%的精矿还得运往中国加工,因为他们自己连最基础的分离技术都搞不定。 美国国防部2025年砸了4亿美元战略投资,计划让这家公司2028年前实现年产1万吨稀土磁体的目标,产能提升三倍,但现实是,他们连镨钕这种常用稀土元素的提纯纯度都只能达到99.1%-99.9%,远低于中国的99.99%,更别提铽、镝等重稀土元素的分离技术了。 稀土精炼不是建个工厂就能搞定的,它需要精准控制每一级的酸度、流量、配比,这些技术参数是中国企业半个多世纪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是写在操作手册里、刻在工程师脑子里的核心机密,美国想靠砸钱在短期内复制,无异于痴人说梦。 更讽刺的是,美国本土稀土产业还面临环保争议,新建精炼厂遭到当地居民强烈反对,毕竟没人愿意让污染企业建在自己家门口,这恰恰印证了当年美国转移稀土产业的根本原因。 美国所谓的“被中国卡脖子”,本质上是霸权逻辑的暴露,美国自己搞技术封锁时理直气壮,轮到中国依法保护自身利益时就哭天抢地,这种双重标准简直可笑。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嘴上喊着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身体却很诚实,2024年MPMaterials公司80%的收入来自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后来因为关税问题停止出口,公司股价直接暴跌10%以上。即便美国政府大力推动稀土本土化,行业预测2035年美国稀土加工产能也只能达到全球的15%-20%,根本无法撼动中国的主导地位。 美国资本家的贪婪在稀土产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赚钱时蜂拥而上,污染大、利润低时就果断抛弃,等到稀土成为战略资源、价值凸显时,又想通过舆论施压、政治干预的方式夺回来。 美国与其抱怨“被卡脖子”,不如反思自己的产业短视和霸权思维,与其在国际上散布荒谬言论,不如踏踏实实地搞技术研发、完善产业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