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荷兰经济部长:是我让安世脱离中国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荷兰和欧洲。 荷兰经济事务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的公开表态,不仅揭开了安世半导体事件背后的真相,也让荷兰政府此前自称“中立”的立场彻底破功,更让人关注的,是他的这句话出现的时间——就在美国宣布制裁安世母公司闻泰科技的同一天。 这场看似“巧合”的同步行动,让外界很难相信荷兰只是在单独行动,一边是美国拉着盟友围堵中国高科技,一边是荷兰突然动用一部尘封七十年的旧法律强行接管企业,表面上说是“保护欧洲产业安全”,实质上更像是在完成美国指定的动作。 卡雷曼斯在接受荷兰电视台采访时刻意为自己和政府辩护。他先是强调,安世半导体对欧洲的重要性无法替代,称它的芯片几乎出现在世界各大汽车品牌中,是唯一一家在欧洲本土拥有完整生产线的公司。 他反复强调“不能让欧洲在芯片问题上裸奔”,试图把政府干预包装成一次守护民族利益的必要之举。 随后,他又甩出第二个理由——公司高管有“掏空公司”的嫌疑,暗示CEO想把技术转移到国外。 这样的说辞看似有理,其实漏洞百出。荷兰如果真怀疑企业违法,早有完整法律程序可用,根本用不着祭出一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国家安全法。 事实是,荷兰政府绕过所有商业机制,直接对企业进行政治化接管,这种做法在法治国家本身就是另类。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多次把干预的节点定格在9月30日,而这一日期正是美国制裁令生效的那天,面对主持人的追问,他反复强调“纯属巧合”。 但是根据荷兰法院披露的信息,荷美双方早在六月就开始协调安世的问题,所谓的“巧合”,其实更像是精心设计的行动信号,荷兰口头宣称的“独立决策”,不过是顺应美国战略压力的政治姿态。 安世本来是一家在荷兰经营多年的企业,解决了当地数千个就业岗位,也对欧洲芯片供应稳定起过关键作用,但一夜之间,它被政治当成了棋子。 动用七十年前的法律,只是为了重新划定控制权,把企业从中国所有者手中“摘走”,再套上“欧洲化”的外壳,用这种方式进行所谓去风险,本质上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把商业合作变成阵营对抗。 荷兰的这番操作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政治挑衅,中国企业依法持股、合法经营,却遭遇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的强制剥离,这显然已经突破了国际公平的底线。 中国的回应也将立足事实展开,理由充足,可以预见,后续的交涉中,中国将坚决捍卫企业的正当权益,也会对破坏规则的一方做出相应反制。 荷兰自以为做了一场“为欧洲挺身而出”的表演,但其所谓的“欧洲自主”,在关键问题上仍然要看华盛顿的眼色。 当卡雷曼斯说出“这是为了荷兰和欧洲”时,他或许忘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当商业失去公正,政治绑架理性,那所谓的“坚守西方价值”,又剩下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