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美国手里的绳子,已经勒住中国经济的咽喉;而中国手里的刀,也正对着美国的高科技命脉。只不过战场不在战壕,而在港口、芯片、能源和货币之间。 先看港口这块战场,美国把绳子勒得最直接。美国借着贝莱德那样的大财团,悄没声地就拿下了全球 43 个港口,光这还不够,特意盯着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下手。 这俩港口握着运河的 “出入口”,特许经营权一直到 2047 年呢。花了 228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657 亿,表面看是商业收购,骨子里全是战略围堵。 这笔交易一完成,他们直接掌控了全球 10.4% 的集装箱吞吐量,换句话说,全球每 10 个装满货物的大集装箱,就有 1 个多要经过他们的 “哨卡”。 别以为这只是些码头,这些港口全是挑着全球航运的咽喉修的。就说巴拿马运河,全球 6% 的海运贸易都得从这儿过,中国商船的货运量占了 21%,咱们跟拉美国家做的生意,大半得走这条水道。 中国外贸里 95% 的货物都靠海运,这些港口就像经济血管上的阀门,美国拧一拧,咱们的货物就可能堵在路上。这哪是做生意啊,分明是给中国的出海路设了关卡,随时能卡脖子。 美国的算盘打得精,不光抢港口,还直接动手收费卡脖子。2025 年 10 月 14 号,他们打着 “保障安全” 的幌子,给进美国港口的中国船舶加征高额费用,起步就是每净吨 18 美元,后来还要涨到 23 美元,一艘 10 万吨的大船光这一项就得交几百万。 更霸道的是,只要船队里有中国造的船,哪怕这条船不来美国,其他船进港也得交钱,比例高的一次要交 100 万美元。这规矩简直是蛮不讲理,摆明了要逼国际船东不敢用中国船、不敢跟中国合作。 他们还想借别人的手打压中国造船业,知道自己本土造船业只剩 7 家船厂,根本顶不起来,就拉上韩国,让韩国拿 1500 亿美元投资造船,想把中国的造船订单抢过去。 6、7 月份韩国订单确实爆了,可中国造船业的底气在那摆着,2024 年全球 65% 的新船订单都在咱们手里,散货船、集装箱船的交付量占了全世界六成以上,哪是那么容易被抢的? 你敢勒脖子,我就敢挥刀子。美国 14 号开收高额港口费,咱们当天就反击,对美国船收特别港务费,每净吨 400 元人民币,10 万吨的船一次就得交 4000 万,以后还要涨到 1120 元。 这一下就打疼了美国航运业,Matson、Tidewater 这些公司的股票直接跌了 6% 还多。 美国想靠韩国造船绕开限制,咱们直接制裁韩华海洋的 5 家美国子公司,掐断他们的中国供应链,韩国那 1500 亿的投资计划瞬间成了泡影。这招够狠,也够明白:想帮美国卡中国脖子,就得付出代价。 更关键的是,面对贝莱德收购港口的围堵,咱们直接出手破局。当初李嘉诚要卖那 43 个港口,中方明确说了,必须让中远集团入股,不然这交易就别想成。 贝莱德一开始还想换个马甲蒙混过关,把主导方改成瑞士的地中海航运,还想把巴拿马那两个关键港口拆出来单独交易,全被咱们识破了。 最后没办法,他们只能接受中远入股,还得给咱们在运价、通行这些关键事上的否决权。这一下就破了美国独控港口的美梦,也让他们知道,中国的核心利益碰不得。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国这么折腾,根本不是因为什么 “公平竞争”,就是自己不行了急眼了。 他们本土造船业萎缩得只剩几家船厂,连军舰维修都得找日韩,全球商船队占比才 2.6%,眼睁睁看着中国造船业占了全世界大半江山,就想用港口这招釜底抽薪。 可他们忘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这些港口离了中国的货物根本活不下去,卡我们的脖子,其实也是在断自己的财路。 就像巴拿马运河那两个港口,每年靠中国商船的货运量就能赚不少钱,真要是敢故意刁难,最先闹起来的就是巴拿马当地的码头工人和商户。 美国想把商业港口变成政治工具,根本行不通,最后只会把自己逼成孤家寡人 。日本、澳大利亚嘴上喊着跟美国站一起,私底下还不是照样买中国的稀土;欧盟更直接,一边点头哈腰,一边偷偷跟中国谈供应链合作。 现在这局面再清楚不过了,港口战场的棋子一落,中美就彻底站在了对垒的两端,没有退路可言。 美国手里的绳子还在使劲勒,咱们手里的刀也没松过,从收费反制到港口入股,每一步都在跟他们硬刚。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了,是关乎经济命脉的生死博弈,美国想靠掌控港口掐住中国的出海路,中国就敢用反制让他们付出代价。 说到底,美国太小看中国的韧性了,也太高估自己的掌控力。这些港口就像一个个哨卡,他们以为占了哨卡就能为所欲为,却忘了中国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样子。 接下来的较量还会更激烈,但有一点肯定不会变:想靠港口卡中国的脖子,门都没有;中美之间这盘棋,既然开了局,就只能硬着头皮下到底,谁也退不回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