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友松为两岸发声:蒋家后人的历史清醒 最近,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挺活跃,身为瑞

赵财苗 2025-10-28 04:06:06

蒋友松为两岸发声:蒋家后人的历史清醒 最近,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挺活跃,身为瑞典籍的他,频繁在澳门、大陆两地跑,专门参加台湾光复纪念活动。 澳门那场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的史料展上,他以台湾光复纪念协会副团长身份出席,现场来了600多位两岸及港澳嘉宾,马英九、洪秀柱还发了视频致辞 。 这位特殊身份的嘉宾没少发声,呼吁两岸青年多走动,传承抗战精神,还和大家一起看了重现两岸共抗外敌的史料展 。 蒋友松于1973年出生在台湾,2岁时曾祖父蒋介石去世。蒋友松曾明确表示自己绝不会步入政坛,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外籍身份加蒋家历史家族背景,蒋友松为两岸和平发声这波确实有看头。蒋友松的行为值得肯定! 蒋友松的出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记忆的闸门。他的身份太特殊了——蒋介石曾孙、瑞典籍、商界人士,却顶着“台湾光复纪念协会副团长”的头衔为两岸和平奔走,这种反差本身就藏着深意。要知道这个协会打成立起就抱着“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的宗旨[__LINK_ICON],蒋友松选择在这里发声,等于用行动认可了“两岸共抗外敌”的历史事实,这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有分量。 他在史料展上盯着两岸共抗外敌的展品驻足的样子,让人想起他多年前的寻根之旅。那时他特意去浙江奉化祭拜蒋母墓,在曾祖父为自己预留的墓位前驻足良久,又在广州黄埔军校听到“长辈放下筷子晚辈即停食”的规矩时,兴奋地接话“我家至今如此”。那些刻在骨子里的家风记忆,那些跨越海峡的根脉联结,或许就是他如今为两岸发声的底气。不同于政坛人物的话术,他的呼吁里没有算计,更多的是对“同根同源”最朴素的认同。 更难得的是他“誓不从政”却主动担责的清醒。1991年父亲蒋孝武去世时,刚成年的他就当众宣告“蒋家第四代不会选择政治这条路”,后来果真在金融界闯出一片天,成了业界知名的投资人。可当需要有人站出来连接两岸记忆时,他没有躲在商界的舒适区里。澳门那场600人规模的史料展,马英九、洪秀柱的视频致辞固然重磅,但蒋友松的现身更像一种象征——即便跳出了政治漩涡,蒋家后人依然记得两岸共同的历史,依然在乎民族的团圆。 这种选择与当下某些“去中国化”的闹剧形成了鲜明对比。台当局忙着修改历史教材,试图抹去台湾光复与抗战的关联,蒋友松却带着史料走进公众视野;有人刻意割裂两岸血脉,他却呼吁“青年多走动”。就连他的外籍身份,在此刻也成了一种无声的反驳:无论持有哪国护照,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历史记忆都无法割裂,这正是两岸关系最坚实的根基。 蒋家后人的态度其实早有传承,从蒋方智怡回大陆寻根,到蒋友青扎根杭州发展,再到蒋友松为两岸和平发声,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根”的含义。就像蒋友松在黄埔军校说的,这里是“连接两岸的纽带”,其实何止黄埔,抗战精神、光复记忆、家族血脉,都是这样的纽带。 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因杂音停滞,蒋友松的奔走或许只是微光,但无数这样的微光汇聚起来,就是两岸统一不可阻挡的力量。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铭记共同历史、守护两岸和平,从来不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每个中华儿女心底最真切的期盼。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