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两大国夹成“三明治”?李在明直言韩国困境,APEC成破局关键 “就像被两个壮汉夹在中间。”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的比喻,精准戳中了当下韩国的外交与经济困局。在大国博弈的缝隙中,这个依赖外向型经济的国家正面临多重压力的围堵,而即将举行的APEC峰会,被视作其寻求破局的关键窗口。 韩国与美国的3500亿美元投资谈判陷入僵局,成为眼下最棘手的难题之一。从投资方式、金额分配到风险承担,双方的核心分歧迟迟未能弥合。更让韩国焦虑的是贸易领域的不公待遇:本土汽车在美国要承受25%的高额关税,比日本汽车足足高出10个百分点,这直接导致韩国对美汽车出口在4月同比骤降19.6%,现代汽车出口量跌幅更是创下疫情以来新高。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此前对韩国在美工厂开展移民突击检查,约300名韩国工人被拘押的画面,不仅引发韩国公众强烈不满,更让企业对赴美投资的信心受挫。 面对东方大国,韩国同样处境微妙。李在明坦言对方的施压“令人气愤”,却不得不承认“必须与之共处”。这种矛盾背后,是韩国难以割舍的经贸依存——东方大国既是韩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其无法回避的区域邻居。而东方大国外交部“好好相处”的表态,似乎又为双方保留了协商空间,这让韩国在对抗与妥协之间更倾向于后者 。 为求自保,韩国选择大幅加码国防投入,计划五年内将国防开支从GDP的2.3%提至3.5%。但李在明的补充更显无奈:“驻韩美军对韩国很重要,可我们无法决定他们的命运。”这种“花钱买安全却难掌主动权”的现状,恰恰是小国在同盟体系中的典型困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幅虽显著,却仍低于美国曾要求的5%标准,折射出韩国在财政压力与同盟义务间的艰难平衡 。 即将在庆州举行的APEC峰会,被韩国寄予厚望。作为时隔20年再次主办该峰会的东道国,李在明期待其能像当年的首尔奥运会一样,成为凝聚合作共识的平台。韩国试图以AI合作等议题为抓手,在中美等主要经济体间发挥平衡作用,既想推动与美国的投资谈判取得突破,也希望为缓和对华关系创造契机。但现实挑战不容忽视:当前贸易保护义抬头,APEC宣言能否延续支持自由贸易的传统基调,仍是未知数 。 从韩国的困境中,不难窥见中小国家在复杂国际格局中的普遍尴尬:经济上依赖大国市场,安全上依附大国同盟,却往往在利益分配中沦为被动方。3500亿美元投资的博弈、10个百分点的关税差额、无法自主的驻军命运,桩桩件件都印证着李在明的“夹心”论断。 对韩国而言,APEC峰会或许是展现外交智慧的机会,但真正的破局仍需长期努力。如何在维护同盟关系的同时守住经济主权,在应对区域压力时保持战略自主,这道考题,不仅考验着李在明政府,更折射出所有夹缝中求生的中小国家的共同挑战。 大家觉得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