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曾孙,一个拿着瑞典护照、在美国做风投的商人,最近却频频出现在大陆和澳门的抗战纪念活动现场——这画面,很多人没想到。 蒋友松,蒋介石的曾孙,1973年生在台湾,父母离异后跟着母亲在瑞士、新加坡、美国辗转长大。他早年就公开说过:“蒋家第四代不会从政。” 这话一出,外界以为他从此远离两岸风云。可最近,他却以“台湾光复纪念协会执行长”的身份,站在了澳门永利会展中心的聚光灯下。 8月20日,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的史料展在澳门开幕。现场来了600多人,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港澳台侨委主任,也有新党创党主席郁慕明、马英九基金会代表。 马英九本人还发来视频,说“唯有铭记先烈牺牲,才能凝聚民族复兴伟力”。蒋友松站在人群里,没穿西装打领带,也没讲大道理,只是默默跟着大家看展——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从《马关条约》割台,到1945年光复,台湾同胞五十年抗争的血泪全在其中。 有人问他,你一个商人,干嘛掺和这事?他只说:“历史不能断,青年要接上。”他还主动提议,两岸年轻人该多走动,多看看彼此的真实生活。这话听着平实,却戳中了当下最缺的东西——理解。 要知道,蒋友松不是官员,也不是政客。他完全可以躲在旧金山的办公室里,管好自己的投资项目。但他选择站出来,用行动告诉世人:哪怕出身复杂、身份特殊,只要心向和平,就能为两岸搭一座桥。 更让人意外的是,10月25日,他又出现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台湾光复纪念日”招待会上。国台办主任宋涛当面强调:“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会变。”蒋友松坐在台下,没有发言,但他的出席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从“不从政”到“为和平发声”,蒋友松没走祖辈的老路,却走出了一条新路。他不靠家族光环吃饭,却用行动守护共同记忆。这,或许才是对历史最好的交代。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