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根底,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如果不是这两种互相矛盾,这

桉闻通史 2025-10-28 14:54:02

俄罗斯的根底,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如果不是这两种互相矛盾,这场战争就打不起来,可俄罗斯的“西方心”,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事实上,俄罗斯的“西方心”可不是近代才有的,得从几百年前说起。彼得大帝那时候,为了学西方,居然偷偷换了身荷兰水手的衣服,跑到欧洲的造船厂当学徒,回来就搞起了“全盘西化”。   逼着贵族剪了留了几百年的大胡子,谁不剪就罚钱;把朝廷礼仪全改成法国式的,连吃饭用刀叉都成了硬性规定。   更绝的是,硬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沼泽地里,砸钱建了圣彼得堡,把都城从莫斯科迁过去。这哪是迁都啊,分明是把整个国家的重心往欧洲拽,恨不得把“我想当欧洲人”刻在国徽上。   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更夸张,她本来就是德国公主,嫁过来之后比俄罗斯人还“欧洲”,一边喊着“要让俄罗斯成为欧洲宪兵”,一边伙着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把领土往欧洲挤,可欧洲那帮贵族压根没把她当自己人,私下里还嘲笑俄罗斯是“穿着西装的鞑靼人”。   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事儿,俄罗斯愣是干了几百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更是把“西方梦”做到了极致,搞“休克疗法”把国有资产贱卖,让寡头们把钱换成美元存到瑞士银行,自己穿着西装在红场阅兵,还跟克林顿拍着胸脯说“俄罗斯要跟美国做朋友”,甚至主动提出来想加入北约。   结果呢?北约东扩一点没客气,从波兰到波罗的海三国,一步步把导弹架到俄罗斯家门口;西方资本趁机抄底俄罗斯的能源产业,把石油天然气的利润揣进自己腰包,普通俄罗斯人却惨了,冬天连暖气都供不上,排队领面包的队伍能从街头排到巷尾。   普京刚上台那几年,其实也没放弃过“西方幻想”,2001年“9·11”事件后,他第一个给小布什打电话慰问,还开放了中亚的军事基地让美军用,想着靠卖好换点信任,可转头北约就搞了第五次东扩,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都拉了进去,等于把刀架到了俄罗斯的腰上。   直到俄乌战争打起来,俄罗斯才算是彻底看清了西方的脸。2022年战争刚爆发,西方就冻结了俄罗斯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连俄罗斯的猫、俄罗斯的运动员都被制裁,连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都不让在欧洲演奏。这哪是制裁啊,分明是把“你不是我们一伙的”写在明面上。   可就算这样,俄罗斯骨子里的“西方心”还是没改过来,战场上一边用着,伊朗的“见证者”导弹打乌军,一边又在联合国跟着西方投票制裁白俄罗斯;一边喊着要“去美元化”,一边莫斯科交易所里一半的交易,还是用欧元结算;俄军士兵在顿巴斯的战壕里啃黑面包,莫斯科的寡头们却在伦敦的豪宅里喝着82年的拉菲,墙上还挂着毕加索的真迹。这种割裂感,看了都让人觉得拧巴。   更讽刺的是,俄罗斯的“西方心”早就拖垮了自己的产业。这些年一门心思跟西方学,结果高端制造业全废了,2023年数据显示,俄罗斯半导体进口量暴跌87%,连造导弹需要的芯片都得从旧洗衣机里拆,军工企业只能把苏联时期的旧生产线翻出来,造出来的坦克炮管精度还不如二战时候的水平。   之前靠着卖石油天然气还能撑撑场面,可西方一搞能源制裁,油价再高也卖不出去,只能打折卖给印度,印度倒好,买过去加工成成品油再高价卖回欧洲,俄罗斯等于给别人做了嫁衣。。   现在战争打了三年,俄罗斯总算有点醒过来的意思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把西方文学课,换成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莫斯科交易所开始强制要求部分商品用卢布结算,连伏特加的广告都改成了“俄罗斯制造,源自西伯利亚”,可这醒过来的代价太大了。   说真的,俄罗斯这事儿给所有国家都提了个醒:一个国家要是连自己的定位都搞不清楚,再大的地盘、再强的武力也没用。整天想着模仿别人,跟在别人后面跑,结果只会把自己的根给丢了。   看看我们中国,这些年不声不响搞自己的产业,从芯片到新能源,一步一个脚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也不用纠结自己该归哪伙。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样子。俄罗斯要是早想明白这点,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步田地,一边被西方围堵,一边跟东方合作还揣着小心思,最后只能自己受着这份拧巴。

0 阅读:0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